映象网首页 > 财经热点 > 正文

A股这只改革牛 一有钱就任性
  • 2014年12月05日 08:41

  • 来源:映象网-经济广播

  A股疯狂,周三沪深两市再度创下天量成交,天量是否可以持续,未来驱动A股波动的又是什么?A股目前最大杀手是什么?而投资者又将如何操作?

  A股有钱任性会是常态吗?

  A股连续十日疯狂,周三沪指再度上攻,盘中触及2800点,不过成交量一如既往活跃,创下近9000亿天量,以4小时交易时间计算,平均每1.6秒即成交1亿元,海通证券更预测行情可达15000亿。

  “有钱任性”似乎成为常态,根据不完全统计,自2014年11月20日起的十个交易日,沪深两市成交量达59635亿,平均交易量为每天5964亿。

  钱的来源并不难解释。随着A股赚钱效应的扩大,再加上央行降息产生的宽松预期,此前投资房地产、有色矿产、煤矿、银行理财产品的资金开始大举入市,而保险资金的固定收益投资逐步转移到股息率较高的蓝筹股上来。

  当然,“杠杆”手段也放大了这种效果。融资借钱今年以来风行。业内人士甚至预计,融资融券余额预计今年年底到1万亿元。而赚钱效应也是的扩大收益的分级基金风靡,近日甚至出现了“日光基”。

  天量成交会是常态吗?瑞银统计,未来3个月内将有1.34万亿新增资金入市,这是当前全市场自由流通市值的10.7%。

  谁是杀手?谁是推手?

  当然,尽管A股有众多利好借口,但是涨得太急始终是巨大利空。

  还记得那年2007年大牛市,当年多个交易日单日涨幅超过百点,但是第二年却走上节节败退之路。也有分析指出,近期A股涨幅过大,如果吞噬明年上涨空间,岂不是会白费过年得来的“压岁钱”。

  而未来A股的推动要靠什么?招商证券分析,实际上融资融券只是放大市场波动,但是无法引导趋势,而A股内部现金流无法支持持续的牛市,因此必须依赖外部资金推动。

  对比标普500成份股和A股,实际上过去5年来,标普500成分股的利润增速和A股类似,但走势截然相反,而本质原因在于股市的资金循环方式差异。其中标普500上市公司在过去5年里实际上是持续净分配现金。而这其中的大部分现金最终又重新投回了股票市场。而A股上市公司需要从金融市场持续净融资,因此上涨行情都是建立在脆弱的资金链基础之上,这才是A股牛短熊长的根本原因。

  招商证券认为,过往可能依靠机构投资的资产配置再平衡、理财资金的再配置来填补新增外部资金缺口,而2015年将只有海外新增资金(或者对于海外资金流入的预期)能够填补新增外部资金缺口。实际上,自沪港通开闸,或许这一步已经开始迈出。

  当前的经济和股市类似1996-2000年,属于分母驱动的“改革牛”“转型牛”

  环球老虎财经作者、国泰君安首席宏观分析师任泽平认为,当前的经济和股市类似1996-2000年,属于分母驱动的“改革牛”“转型牛”。1996-2000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我国政府成功进行了市场化改革和宏观调控,开启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篇章。在经济增长往下走的情况下,无风险利率下降和风险偏好提升造就了一轮大牛市,当前经济和股市形势与1996-2000年颇为相似。

  新预期下A股如何投资?

  不管怎样,此前证券市场对重组题材和小盘股的投资偏好要甚于大盘绩优蓝筹股的盈利模式恐怕已经过时,随着退市制、注册制以及老外入场,此前总呆在冷宫里的大蓝筹翻身的机会到了。

  这一点在招商证券认为,与未来引入外资的观点可能不谋而合。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进入对内融合、对外开放的新阶段,而未来估值手法可能将与海外资金接轨。对于海外机构投资者,一个公认的特征是他们相对A股投资者更关注估值的合理性。

  而这一波上涨行情中的领涨板块也与外资的胃口不谋而合。一直以来,银行、保险、地产等权重股均为QFII等机构的最爱。

  11月28日的交易数据显示,有“QFII大本营”之称的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东方资财席位一口气买入10只银行股,包括兴业银行、北京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工商银行、光大银行、建设银行、平安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均为零折价率成交,卖方为北京高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北京金融大街证券营业部席位。

  资本市场的经典案例:

  德日韩台增速换挡期的“转型牛”

  韩国在1992-1996年增速换挡期上半场拒绝减速,寄希望依靠刺激维持旧增长模式,延缓出清,加杠杆负债循环,推高无风险利率,股市长熊。韩国在1997-2003年进入增速换挡期下半场,1997年金融危机倒逼韩国出清去杠杆,无风险利率从14%大幅下降至4%。韩国政府痛下决心推动改革,随后产业升级、企业利润上升,虽然2000年后韩国经济增速再也没回到高增长时代,但股市大幅走牛,涨幅超过300%。

  台湾增速换挡发生在80年代后半段,但由于80年代初蒋经国因身体每况愈下,在增速换挡之前已经提前推动了改革,产业成功升级到电子信息产业。因此,虽然GDP增速下台阶,但无风险利率从14%大幅下降至6%,加之贸易顺差热钱流入,股市走出一波大牛市,涨幅超过500%。

  日本在1969-1973年增速换挡期上半场拒绝减速,大搞列岛改造和货币投放刺激经济,房市股市出现短暂泡沫。1973年前后石油危机和前期过度投放的货币引发高通胀,货币政策转向紧缩,无风险利率过高导致股市为熊市。日本在1973-1980年进入增速换挡期下半场,经过改革和结构调整,日本1975年以后产业升级,增速换挡取得积极成效,无风险利率从10%大幅走低至7%,股市出现了一波大牛市,涨幅超过100%。

  德国在1965-1975年间热钱大规模流入推高通胀,被迫在增速换挡期采取了偏紧的货币政策,无风险利率高达8%左右,股市为熊市、做俯卧撑。直到90年代,德国无风险利率大幅下降,德国股市才出现一波大牛市。

  本文综合环球老虎财经、腾讯财经。更多财经信息,敬请关注周一到周五每天早上7点半到9点的《1032经济报道》!

责编:张静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