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首页 > 健康河南 > 正文

今日处暑,秋意渐浓
  • 2015年08月23日 11:38

  • 来源:映象网-1074慢生活

 

  今天18时37分,迎来处暑节气。 

  “三伏适已过,骄阳化为霖”。处暑标志炎热的暑天即将结束,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炎热情况将出现转折,天气逐渐转凉。你准备好迎接秋天了吗? 

  东北华北多降水,东南海域有大风 

  受东北冷涡影响,中央气象台预计,22日夜间至25日,内蒙古东部、东北地区、华北、黄淮等地多阵雨雷阵雨,局地暴雨,并伴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或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而受台风“天鹅”影响,22日20时至23日20时,福建沿海、浙江沿海、东海北部、钓鱼岛及附近海域、台湾海峡、台湾沿海、南海东北部的偏东海域有7-9级大风,阵风10-11级;东海南部、台湾以东洋面、巴士海峡将有8-10级大风,部分洋面的风力可达11-12级。当地相关政府及部门应注意防范。 

  这些处暑习俗,你知道吗? 

  祭祖

  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普渡布施的民俗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时至今日,已成为祭祖的重大活动时段。 

  出游迎秋

 

  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处暑过,暑气止,就连天上的那些云彩也显得疏散而自如。民间向来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其间就有“出游迎秋”之意。 

  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 

  开渔节

  对于沿海渔民来说,处暑以后是渔业收获的时节。每年处暑期间,浙江沿海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开渔节,在东海休渔结束那一天,欢送渔民开船出海。 

  

处暑食俗,传统健康 

  一、鸭子 

  民间有处暑吃鸭子的传统。鸭肉味甘、咸、性凉,具有滋阴养胃、利水消肿的作用。乌骨鸭药用价值更大,可使结核病患者减轻潮热、咳嗽等症。老母鸭能补虚滋阴,对久病体虚者或虚劳吐血者均有补益作用。鸭子做法也五花八门,有白切鸭、柠檬鸭、烤鸭、荷叶鸭等。 

  二、龙眼配稀饭 

  老福州在处暑的时候要吃龙眼配稀饭,因为夏天的时候天气比较热,人体消耗了很多热量,吃龙眼能补充热量。龙眼偏温性,有益心脾、补气血、滋补养气的作用。吃法就是剥一碗龙眼,混着稀饭一起吃。 

  三、凉茶 

  此习俗自唐代以来已盛行,每当处暑期间,家家户户有煎凉茶的习惯。先去药店配制药方,然后在家煎茶备饮,意谓入秋要吃点“苦”。凉茶在清热、去火、消食、除肺热等方面颇有好处。 

  四、燕麦南瓜粥 

  南瓜被称为“秋季第一瓜”,可以降脂、降糖,促进肠道蠕动,帮助人体排出氧化自由基和其它代谢的废物。燕麦能有效降低人体中的胆固醇含量,改善血液循环。 

  

处暑养生,四大注意

  一、调整作息,缓解秋乏 

  处暑期间,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所以,人们在入秋处暑后常常会伴有懒洋洋的疲劳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秋乏”。为防止秋乏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就需要调整夏天以来晚睡的作息习惯和方式,做到早睡早起、适当午休、多伸懒腰,有助于缓解秋乏。 

  

二、饮食清淡,润肺防燥

  处暑后燥气明显,肺易受伤,容易出现咳嗽、肠胃炎、支气管炎等症状。此时饮食宜益肾养肝,润肺养胃,少食辛辣、烧烤类食品,以免加重秋燥。多进食清热安神的食物,如银耳、百合、莲子、菠菜等,但这些食物一次进食不可太多,做到少食多餐。水分的摄取也不可少,早上起床后可喝一杯温水,平时可适量喝些金银花茶、菊花茶,清热解毒,滋阴润燥。 

  

三、早晚添衣,睡觉盖被

  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让体温在秋时勿高,以利于收敛阳气,因为热往外走之时,必有寒交换进去。但是,早晚气候温差大,早晨夜间要注意添加衣服,晚上就寝要关好门窗,腹部盖薄被,防胃病复发,尤其应注意预防感冒。 

  

四、轻松运动,调养精神
处暑之后,天地万物由春夏的勃勃生机转向萧条冷落,加上秋干气燥,人们出现心情波动甚至情绪低落都是正常的生理反应,此时应注意收敛情绪、维持心性平稳。
而秋高气爽的天气,尤其适合户外运动。约一二好友郊游、登高望远,在亲近大自然的过程中,可以有效疏解“悲秋”情绪。也可在早晚进行适宜的运动锻炼,散步、小跑、下棋等都是调节心情的有效方式。

责编:张静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