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首页 > 1074秀才老雷 > 正文

老子智慧丨大气做人 小细做事
  • 2016年07月25日 16:01

  • 来源:映象网-1074绿色频道

  在这复杂的社会中,很多人时常感叹自己不懂得与他人相处,老子也曾有感于复杂的人际关系,于是悟出了大气做人的三个主张。

  老子在《道德经》第三十八章提到过:“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其意为大丈夫立身敦厚,不居于浇薄;存心朴实,不居于虚华。所以要舍弃浇薄虚华而采取朴实敦厚。这一切,说的就是要大气做人。

  这对于现代来说,特别是人际关系愈来愈复杂的时代,老子的大气思想,无非对我们在为人处世中颇有指导借鉴意义。而要做到大气,首先得从以下三点做起:

  一、谦下,要如“百谷之王”

  江海在老子眼里是一切大小河流的汇合之处,而它之所以能成为“百谷之王”,是因为它善于处在下游,从而水往低处流,最终汇流成江。而一个人是否能在社会中相处得更得人心,就在于他是否能如江海这般甘于居下。

  三国刘备在火烧新野、大战长坂坡之时,一路都有百姓的生死相随。为何这些百姓明知跟随刘备是九死一生却又无所畏惧呢?这是因为世人都感于刘备的“谦下”品德,他从不标榜自己的身份,甘于居下,深得民心,诸葛亮也因他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而鞠躬尽瘁,从而也为其后续奠定三国鼎立的形势打下厚实的基础。

  从而可知,大气谦下,是成功的至要因素之一呀!

  二、不争,要明“上善若水”

  老子所说的“上善若水”是指出为人处世要向水的“柔弱”品质学习,他认为水德是近于道的。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曾解释说:“五行之体,水为最微。善居道者,为其微,不为其著;处众之后,而常德众之先。”水滋润万物而无取于万物,甘愿停留在最低洼、最潮湿的地方。

  而为人处世的要旨,即为“不争”,宁愿处别人之所恶也不去与人争利,从而别人也不会对自己有任何怨尤了。

  三、求全,要知“曲则全,枉则正”

  《道德经?第七十九章》曾说:“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也就是说为人处世也要学会经受委屈以及冤枉,如此才能保全自己,从能将事理进行伸直、纠正。更为重要的是,还要学会以德报怨。

  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是难免的,其实只要学会委曲求全,隐忍自我,方能化干戈为玉帛、消除嫌怨。清朝礼部尚书张英与吴家的六尺巷美谈则很好地诠释了互相礼让而将矛盾化解这一点:

  张家因与邻居吴家因墙地之争互不相让,便飞书于朝中做高官的儿子张英以让儿子出面解决,而张英只回了这四句话:“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英家人阅罢,深感羞愧,便主动让出三尺空地。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出动让出三尺房基地,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六尺的巷子。两家礼让之举和张家不仗势压人的做法也一时传为美谈。

  大气做人,若懂得了甘为居下,谦虚不争,委曲求全,则心胸也就自然开阔了,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也就更美好了。老子的这三句话,无非是今人为人处世的最佳领悟。

责编:农村广播
0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