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8个多月,温州中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城建设”)司法重整宣告“终止”。这是我国首例特级资质建筑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也是温州民间借贷危机爆发以来,通过司法重整实验,处置“不良”的典型案例之一。

  瓯海法院是全国法院系统司法重整的实验性法院,截止目前,已经有9起深陷危机的企业重整终止,其中包括胡福林事件中的“信泰集团”重整案。

  3月19日,负责此案的温州市瓯海区人民法院副院长叶建平在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中城建设债权债务的后续详细清偿计划。

  中城建设曾为温州当地房地产建筑领域的领头企业,拥有国内民企少见的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证书,曾两次位列中国民企500强。

  在其运营过程中,中城建设逐渐从单纯的建筑领域向投融资领域扩展,由此逐步进入互保圈,在温州民间借贷危机集中爆发期间,加上自身经营因素而深陷资金链危机。直接为中城建设授信的银行达15家。中城建设申报的债务约51.7亿元。法院人士后来梳理发现,其中有重复申报。(《21世纪经济报道》从去年6月以来曾陆续报道中城建设重整案件进展)。

  至今年1月25日,中城公司以100%股权为主要标的向社会公开预拍卖,最终由兰州市第一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周剑组成的联合竞买人以5800万元竞得。

  根据法院人士介绍,周剑以自然人身份联合竞拍。但其身份资料此前并未公布,截至记者发稿,亦未获得其相关信息。

  2月5日,中城建设召开第三次债权人大会后,通过了中城建设调整后的重整计划,即决定终止重整程序,并获法院批准。

  3月19日的发布会上,叶建平公布了中城建设的清偿计划。主要的操作方式是,中城建设成立全资子公司,其原有股东权益、资产、负债等方面,除存留清单列明之外,全部整体性移转至这家新成立的公司,并由中城建设委派管理人员,建立治理机构,主要负责清算债权债务。新公司的运行,由债权人会议参与决定,债权人委员会、管理人进行监督。

  根据瓯海法院公布的数据,中城建设可供清偿的资产总额为2.04余亿元(含股权转让所得),合计已裁定无争议债权约为17.2亿元,预计债权约8.14亿元,经重整计划确定调整后,担保债权1亿余元,职工债权约191万,税收债权366万。

  在清偿名单中,税收债权获得100%清偿,期限三个月。其余普通债权约为16亿元,普通债权的清偿期限为1年内清偿50%,2年内清偿完毕。两类债权均以计划批准之日起。

  至于瓯海法院对本案详细的重整过程及中城建设详细的清偿计划,请关注3月20日《21世纪经济报道》第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