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保低迷尝试动态调整 费率破冰利好价值增长

2013-09-04 11:21    来源:金融时报

  导读:2013年上半年,处在困难期的寿险业出现了行业保费增速高于去年同期的微弱复苏局面,绝大多数A股上市险企实现了寿险业务的平稳增长,不论是规模保费还是业务价值,均实现难能可贵的正增长。

  在A股四家上市险企陆续交出的2013年上半年成绩单中,寿险保费收入呈现出明显的趋稳回升态势,其中平安寿险、中国人寿领衔增长,但中报同时显示,寿险业依旧处在相对困难的转型发展期,新业务增长比较缓慢,银保业务依旧低迷,价值增长有待考验。

  一方面,依靠高收益产品推动保费增长已经成为寿险业增长的新动力,另一方面,新近破冰的人身险费率改革为传统保障型业务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期。基于中国经济总体平稳发展的态势和寿险业发展潜力巨大的格局并没有变,市场普遍认为,推动寿险发展唯有坚持规模与效益并重,抓住改革机遇提升产品竞争力和服务手段,才能以不变应万变,确保业务品质与业务规模双轮驱动,推动寿险企业驶入可持续、稳增长的良性发展渠道。

  微弱复苏:考验价值导向

  2013年上半年,处在困难期的寿险业出现了行业保费增速高于去年同期的微弱复苏局面,绝大多数A股上市险企实现了寿险业务的平稳增长,不论是规模保费还是业务价值,均实现难能可贵的正增长。

  半年报显示,平安寿险上半年规模保费收入1268.08亿元,同比增长10.4%;中国人寿已赚保费2008.44亿元,较去年同期上升8.7%,保险(和讯放心保)业务收入2032.5亿元,同比增长9.6%;太保寿险上半年保险业务收入增幅较低,同比仅增1.9%,达562.70亿元。相比之下,新华保险上半年保费收入出现负增长,同比下降8.2%,为513.44亿元。

  作为衡量寿险公司当年业务品质的新业务价值指标,上半年平安寿险新业务价值领先市场,同比增长14.2%;太保实现新业务价值42.54亿元,同比增长4.8%。据太保半年报解释,新业务价值的持续增长是“聚焦营销渠道、聚焦期缴业务”这一发展策略持续推动的结果。

  通过保险半年报,寿险业务结构正在持续改善。平安半年报显示,截至6月30日,个人寿险业务中新业务规模保费同比增长13%,个人寿险客户13个月及25个月保单继续率分别保持在92.8%和89.7%的优异水平。另以中国人寿为例,截至6月30日,十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费占首年期交保费比重由2012年同期的37.57%提升至41.79%。

  从行业趋势看,依靠高收益产品推动保费增长已经成为行业增长的新动力。2013年下半年受全球宏观经济持续低迷、国内经济走势不明朗、金融市场波动频繁等因素影响,国内寿险业面临的外部形势依然严峻,保费增长依然承压。中国人寿董事长杨明生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下半年将继续坚持“攻坚克难、稳中求进、奋力拓展”的总基调,在保持业务平稳增长的同时,着力提升业务价值。坚持规模与效益并重。

  银保低迷:尝试动态调整

  几家险企的半年报均显示,上半年银保渠道整体业务发展放缓,主要原因在于银行理财产品对银保业务构成较大冲击。加之宏观经济环境持续低迷,银保监管政策的影响仍在继续,银保渠道保费增长依旧面临沉重压力。不起

  半年报显示,太保寿险银保渠道上半年实现保险业务收入200.43亿元,同比下降7.7%,其中新保业务收入109.54亿元,同比下降12.9%;新华保险上半年银保渠道实现保险业务收入244.49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2.1%,其中首年保费收入68.75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55.2%,直接拖累了上半年保费表现。

  按照太保半年报的解释,上半年银保渠道依然处在调整期,导致保险业务收入同比下降7.7%,但银保渠道业务结构有所改善,高价值新型期缴产品收入达9.48亿元,同比增长44.7%。

  据杨明生介绍,中国人寿上半年主动调整银保渠道产品策略,推出新型趸交产品并创新服务手段,实现银保渠道保费收入同比增长5.5%,其中首年保费较2012年同期增长11.1%,有效缓解了上半年满期给付高峰带来的现金流压力。但由于银行理财产品冲击较大,该渠道首年期交保费出现较大幅度负增长,同比下降11.7%,首年期交保费占首年保费比重由2012年同期的37.43%下降至30.28%。

  “下半年改变了业务发展策略,重点抓银保渠道和个险渠道的期交业务,尤其是10年期以上期交业务,确保新业务价值稳定增长。”中国人寿副总裁林岱仁告诉记者,预计下半年新业务价值的增长速度将会超过上半年。

  费率破冰:利好价值增长

  8月初,人身险费率市场化改革正式破冰,寿险产品预定利率沿用多年的2.5%上限正式放开。虽然在短期内可能会挤压普通型人身保险业务的盈利空间,并有可能导致部分产品遭遇退保,但从长远来看,费率市场化将促进保险费率回归理性,通过合理的定价和与之匹配的保障责任,真正激活保险消费者的保障需求。

  “多年来沿用的预定利率上限,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改革不仅必要而且及时,并且行业内近八成是分红类保险,风险保障型产品严重不足,费率改革将助推风险保障型产品的开发和业务增长,对寿险业务结构调整也是有力的促进。”杨明生如是说。

  尽管监管部门出台了与费率放开相配套的“放开前端、管住后端”资本约束手段,市场仍然担忧费率放开会带来新一轮价格战并导致行业陷入恶性竞争。面对这样的疑惑,太平洋寿险公司董事长徐敬惠表示:“如果保险公司将产品预定利率提至3.5%左右,准备金和偿付能力的监管要求也会相应提高,这就保证了保险市场不会陷入无序竞争。”

  “通过资本约束手段等监管措施,可以确保企业保持理性,规避不规范竞争,对企业而言,改革带来了三大挑战,一是提高资本预算管理能力,二是提高资产负债管理能力,三是提高风险管控能力。”杨明生认为,这就需要企业坚守更规范、更理性的经营理念。

  新华保险在半年报中表示,公司将抓住费率改革机遇,进一步发展长期保障型产品,通过加强内部管理、提升产品创新能力、费用管控能力和资产负债管理能力等措施,积极应对费率市场化改革。下半年将持续以核心客户群的需求为导向推动公司战略转型,加强基础管理能力、投资能力和创新能力建设,努力提升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价值和规模均衡发展。

  “展望未来,全球经济将延续缓慢复苏态势,但仍存在较多不确定性因素,中国经济仍将保持稳步、健康发展步伐,城镇化、信息化、经济结构转型进程加快,各项改革将进一步深化,经济增长空间和潜力仍然很大,下半年,平安集团将继续落实"合理增长、优化结构、部署未来"的经营策略。”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董事长马明哲表示,公司有信心持续提升客户体验,强化各业务线专业管理水平与核心竞争力,实现有价值、可持续的增长。

 

责编:王慧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