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须防“菊花残” A股三大背离值得警惕

2014-10-13 08:20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红周刊

  9月收官,A股带着满满的收获告别了三季度,上证指数从5月到9月连续5根月阳线,也是自2009年7月以来最长的月连阳记录。告别“金九”,10月A股能否再接再厉迎来“银十”?笔者认为,历经5个月的连续上涨,加之2450点一带是空头最重要的防线,10月份A股可能会进入“秋收”节奏,投资者应当适当控制仓位,保持清醒。具体而言,目前A股有“三大背离”值得警惕:

  一是技术指标的背离。以上证指数为例,两大关键技术指标MACD和RSI,均出现了日线级别的第二次顶背离。大盘在经过一轮上涨之后出现二次顶背离,预示着内在调整压力较大,随时可能将日线顶背离的力度升级为周线级别的调整。

  二是量价配合的背离。以沪市为例,本轮行情的最大成交出现在9月16日,当天成交2377亿,此后经过几个交易日的震荡拉锯,9月25日再创新高,但当日的成交仅有1893亿。“十一”长假前3个交易日,股指虽然继续上攻,但成交却未能同步放大,量价背离的态势初见端倪。

  三是A股和港股的背离。香港恒生指数9月5日见顶25362.98点之后连连下跌,截至“十一”长假前已经连跌4周。近年来A股和港股的波段高点出现的时间往往相差无几,恒生指数的频频下挫也对A股的运行形成较大压力。目前恒生指数仍处于2009年3月金融海啸见底11000点以来的上升通道中,该通道的下轨22000点一带是多头最后的防线,一旦该位置被击穿则意味着恒生指数的调整级别升高,对A股的负面影响不言可喻。

  港股走势对A股的影响不仅是心理上,本轮A股起跳其中之一的驱动力,便是所谓的“沪港通”带来陆港两地股市折价的收敛。但从反映陆港两地同一上市公司股价比的重要指标——恒生AH股溢价指数来看,9月30日该指数已经站上100大关,意味着AH股整体折价已经消失,所谓港资大规模“南水北调”挹注A股市场,可能性已经不大。

  除了三大背离的压力之外,上证指数经过连续上冲之后,10月份就要碰触到3478点见顶以来的月线级别下降通道上轨的压力,目前大约在2450点左右。由于10月份有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基本上月初有望延续长假前的上涨惯性,继续盘升;但如果三大背离的警报不解除,则要小心中下旬“菊花残、满地伤”!另一方面,9月份大股东减持愈演愈烈,截至9月26日,有451家公司的大股东减持28.13亿股,套现318.28亿元,和8月245家公司减持17.02亿股、套现174.52亿元相比,套现力度明显升温,并一举创下历史新高。而在二级市场上,尽管“十一”前股指平稳收官,但节前最后2个交易日开始出现放量跌停的个股,部分主力已经在兑现浮盈进入“秋收”状态。

  至于10月份的市场机会,笔者认为还是补涨股的天下,尤其是部分医药股和食品饮料股,前期涨幅不大,相对港股估值有优势或港股缺乏类似的品种,可望在“沪港通”成行之后成为部分港资配置的仓位,技术上整理蓄势比较充分,安全系数较高。而从技术面来看,一批涨幅不大、周MACD出现零轴上方双金叉的品种,也有望在10月份进入股价引爆点,投资者亦可重点关注。(张俊鸣)

责编:张开放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