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储粮大火再次暴露管理漏洞:曾曝出腐败窝案
谁在纵容“潜规则”?
无论是中储粮还是地方国有粮库,对国家资金的极大依赖决定了体制中的弊病,再加上监管的缺失,成为腐败案件屡屡频发的典型领域,而粮食“黑洞”甚至资金“黑洞”时刻威胁着国家的粮食安全。
要知道,一把大火就能火烧连营,早已不再是一个或者两个粮库的问题了。早在2006年,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就指出,国内部分粮库是空的。
今年5月份,国家审计署的审计报告指出,中储粮系统在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执行国家政策、重大经济决策事项、内部管理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而地方粮库“亏库”、“质价不符”、“转圈粮”、“账实不符”等痼疾则还在发酵中。
“一些地方粮库的现状很难保证国家粮食的安全,粮食霉烂、偷卖粮食现象很多,甚至有的粮库把托市粮抵押给银行进行贷款,存在很多安全隐患。”陈刚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有的地方粮库曾偷卖粮食,为了隐瞒问题,粮库内上面铺的是小麦,而下面则是麦麸。
正因为部分粮库有各种问题,在面对出库问题上,向对方索要一笔甚至数笔费用,每吨费用少则几十元,多则三四百元,甚至还有可能会发生小麦被“浇水”,甚至被“搅拌大沙”的情况。
从维护农民利益到农民“卖粮难”,从粮食管理、拍卖粮食到“出库难”,从“平抑粮价”到被指责“垄断市场”,众多的难题依然困扰着这个中国最大的国家粮食储备公司。
“有很大一部分还是体制的问题,有时我们也感觉自己在小马拉大车。”面对这些乱象,一位中储粮内部人士表示很无奈。当记者追问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时,他坦承“连我们也不知道”。
针对中储粮火灾,一位粮食专家表示:“中储粮必须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彻查管理中暴露出的问题,消除粮食安全隐患,方能灾后重建走出困境。”
(葛爱峰 刘佳雯)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