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8·16事件”料令国债期货风控从严

2013-08-23 09:59    来源:证券时报网

  导读:中国证监会发言人日前表示,“8·16事件”是中国资本市场建立以来的首例,是一起极端个别事件,但暴露出的问题足以引起整个证券期货行业的高度警觉。

  传闻8月16日复出的国债期货,因为推迟上市而避开了与光大证券“8·16事件”的正面交锋,但受到该事件余波的影响,国债期货将在风控上从严要求。

  据证券时报记者了解,事件发生后,不少期货公司开始重新评估内部的风险控制措施。有期货公司人士担心,监管部门有可能对与国债期货相关的程序化交易增加限制。

  中国证监会发言人日前表示,“8·16事件”是中国资本市场建立以来的首例,是一起极端个别事件,但暴露出的问题足以引起整个证券期货行业的高度警觉。

  “光大事件是否会影响国债期货上市进程,这个我有点担心,但希望不会。” 北京工商大学教授胡俞越昨日表示,“8·16事件”反映出的风控问题值得市场参与者和监管者高度警惕,但国债期货推出是大势所趋,在中国证券市场上,只知有股市,不知有债市,这一现象需要尽早改变。

  中金所人士日前对媒体表示,国债期货的上市不会因“8·16事件”推迟。根据证监会公布的国债期货上市时间,是以7月5日为起点、为时两个月左右准备期。业内人士由此推测,国债期货上市的下一个窗口将是9月6日。

  据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各期货公司正按既定规划筹备国债期货业务,与中金所的系统对接、内部软件测试等工作都在紧张进行。

  与此同时,在监管部门的部署下,针对证券公司使用的程序化交易系统的风险隐患的全面排查即将展开。一位量化投资界人士表示,在期货领域,程序化交易运用更广泛,风控问题也不容忽视。相对而言,期货公司的系统更复杂,出现问题的频率不比券商小。

  对于程序化交易的定性,胡俞越表示,“8·16事件”虽由程序化交易的触发机制和连锁效应引起,但不能因噎废食。程序化交易可以为市场提供大量流动性,提高市场效率。在发达国家金融市场,程序化交易已成为主流。

  胡俞越建议,随着程序化交易逐渐成为主流,在程序化交易软件设计上,应注意引入“防呆”机制——防止低级错误发生。另外,无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监管者,在接受并应用这一交易方式时,都应再三谨慎,从交易逻辑、风险控制、软件设计等多方面进行仔细评估。

责编:王慧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