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摆起盛宴 市场发展瓶颈与乱象逐渐浮出水面

2013-11-06 10:04    来源:新京报

理财摆起盛宴 乱象浮出水面

  十年时间,理财从没有产品可选,到太多产品不知该如何选。图/CFP

  “大妈(dama)”是中国经济为英语辞典贡献的又一个明确中国特色的词汇。

  哪怕中国大妈逆袭华尔街的“传奇”热捧与质疑并存,舆论聚焦大妈抢购黄金本身,也是在见证中国国民理财意识启蒙的进程。10月28日,百度发行了其试水理财的第一只产品,当天便遭哄抢完毕。从传统金融机构到互联网新世界,对财富规划的本能热情并未发生改变。

  十年时间,随着银行、保险、证券、期货等行业的飞速发展,理财从没有产品可选,到太多产品不知该如何选。

  根据普益财富发布的数据显示,刚刚过去的2013年第三季度,全国银行理财产品发行继续保持增长,发行数量为13483款,发行规模约为15.21万亿元。

  与此同时,理财产品市场发展的瓶颈与乱象也正在逐渐浮出水面。

  早在2011年6月,银监会就曾点名批评理财产品乱象。银监会今年8月发布《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指引》,成为首部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专门规范。其中,《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指引》已对商业银行制定“八大禁止性规定”,如银行不得主动提供与风险承受能力不符的产品,不得向消费者误导销售等。

  1发展

  规模两次飞跃式暴增

  我国银行理财市场历经过两次较大的飞跃式发展,大量资金涌入使其体量迅速膨胀。

  第一次是2008年,其规模从上一年的9000亿元增长到3.7万亿元,实现了3倍增长;第二次是2010年,在2009年4.8万亿的基础上新增2.2万亿。

  两次规模暴增均与我国的两轮加息周期相契合。第一轮加息周期的开始是2007年7月21日;第二轮加息则从2010年10月20日正式启动。此后,银行净息差进入上升通道。

  复旦大学金融学院沈国兵教授认为,通货膨胀是银行理财市场急速膨胀的诱因,人们迫切需要通过理财来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

  中欧国际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胜军也认为:“中国处于负利率时代,即通货膨胀率高于银行存款利率。若指望老百姓简单地从获得活期、定期存款利息——这其实等于资产贬值——中来满足其投资愿望,从客观上是行不通的。”

  目前我国货币供应量占GDP比重约为300%。刘胜军指出,“这么多资金有保值增值的需求,自然对理财产品形成追捧。”东亚银行财富管理部总经理陈柏轩曾表示,眼下我国银行理财规模的巨大增量,是以短期产品的大量增长为特征的,“这种结构很不健康,也不是真正意义的理财”。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数量在2004-2006年和2006-2009年期间均增长了十倍,而2009年到2011增长仅不到三倍,可见理财产品数量的增长逐渐乏力,市场有饱和的趋向。

  2012年央行两次降息、两次降准,理财产品市场再次受到了一定影响。银行理财也逐渐从依靠短期利息差而转向开发中间业务。

  2利率

  在利率市场化中经历转型

  理财产品十年发展史,记录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每一个脚步。

  理财产品的发展,无论是最初的爆发式发展,还是在存款利率逐步放开的情况下倒逼改革,从依赖利息差转向依赖更有技术含量的中间业务,理财产品既推动着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同时也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经历转型“阵痛”。

  当前只有本币存贷款利率仍处于管制之中,而其中存款利率的管制藩篱最深,对存款利率的放开是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最后一步,也是最艰难的一步。

  2012年6月7日,央行宣布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这一举措迈出了存款利率市场化的重要一步,但要彻底实现存款利率的自由浮动,仍有很多约束条件需要突破。

  中国银行全球市场部胡斌指出,当前商业银行囿于人民币市场环境,无法为客户提供风险梯度完整的产品,也无法有效进行套期操作保值。利率市场化的深入将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

  从另一方面看,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核心内容在于存款利率的市场化,只有在金融市场中创造出更多的工具和服务来逐步替代银行存款,银行存款作为货币供应量和清算媒介的作用才能有所下降,银行存款的利率才能逐步放开,利率市场化才能最终得以实现。

  3问题

  信息不对称 银行透支信任

  2005年颁布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明确指示,非保本类产品不需审批,只需“提前10日”将相关材料报送相关机构即可。监管环境的宽松,使银行理财的发展如鱼得水。这同时也使得银行理财推广变得泛滥随性——过度销售、片面解释、夸张收益等并不鲜见。

  有银行托底的理财产品看似保本收益、收益良好,但其中仍然暗藏风险。

  理财产品投资信息披露不够详细是普遍现象。2013年年初,某银行一理财产品被曝亏损44%。被曝巨亏的理财产品介绍十分简单:“投资于证券投资基金、上市公司股票,也可进行新股申购、债券和其他货币市场投资工具等投资。”说明书对投资比例、投向等具体内容没有披露。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指出:“理财客户和投资者想去查询、了解资金实际使用情况,往往遭遇银行守口如瓶,或者以商业保密为由,不肯轻易对外公布,这使得市场出现了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情况。”

  刘胜军认为,“在中国,银行拥有传统的信任优势,投资者非常信赖银行。但现在看来,我们的银行在透支承诺、透支信任。”

责编:王慧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