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十年三级跳

2014-09-29 11:31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十年生聚,十年理财!印象当中,一句流传甚广的“你可以跑不过刘翔,但是不能跑不过CPI”,开启了国人的银行理财之门。而今,2014年上半年,国内银行理财产品余额已突破12万亿元,如果按平均计算,近乎每个中国人当下在银行里都购买了一万元的理财产品;而从初生的默默无闻到如今青年精英、耄耋老人都耳熟能详,银行理财产品在十年间究竟如何登上了如此高度。

  挂钩外汇债券开启理财元年

  2004年可以被认为是中国银行理财产品的元年,当年2月、9月,国内首只银行外币、人民币理财产品分别诞生,作为第一家推出理财产品的光大银行,其最初的动机或许正如光大银行副行长刘珺所说的仅仅是因为“资本金受到约束,展业受到限制,必须通过创新来打开新的通道”。继光大银行之后,中信、招商、华夏等银行也迅速跟进。进入2005年,银监会颁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指引》,成为银行理财法规的基础。之后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也获银监会批准,推出了人民币理财产品。

  当年曾在光大银行西安分行负责零售业务的高先生谈道:那时候我们推出的理财产品起点比较高,主要是作为对普通零售业务的一个补充,以便快速吸引资金充裕的客户把钱放进来。不过当时银监会出于保证资金安全的考虑,明确规定人民币理财资金仅限于投向银行间拆借市场、央行票据和债券,所以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收益仅仅比定期存款略高一些;而外币理财产品由于不受这种限制,其收益明显高出人民币理财产品很多,所以银行理财产品刚起步的那两年,外汇理财产品独占鳌头,其发行数量和收益率都远远高于人民币理财产品。不过,外汇理财产品的高收益确实一下子吸引了众多老百姓的目光,让人们开始认识到除了存款之外,还能去银行理财赚更多钱。

  “牛市”打新股引发第二波热潮

  2006年伊始,股市开始进入“牛市”行情,到了6月份,中信银行率先与中信信托合作发行了国内第一个打新股的人民币理财计划,该产品的收益率半年就达到10%以上;紧随其后民生银行、光大银行、交通银行等也纷纷推出了自己的以新股申购为主要投资方向理财产品,而07年浦发银行更是推出了挂钩8只香港金融H股的理财产品,其预期封顶收益高达18%。当时一位业内人士称:“从银行产品流程来讲,利用人民币理财产品来募集资金,以基金和券商作为投资顾问,银行作为风险控制手段的框架形式上已经准备好了。监管层的政策一旦打开缺口,人民币理财就完全具备入市的条件。”

  正当各路理财产品打新股忙得热火朝天的时候,让人始料不及的是2007年6月,证监会联合银监会叫停了所有开展网下申购新股的信托产品的发行,与“打新股”信托计划挂钩的银行理财产品也被迫调整了其预期收益,随后2007年底股市开始下挫,一些间接投资股市的理财产品亦未能兑付预期收益。不过,正是由于这波“牛市”打新股所带来的高收益刺激,让更多的普通老百姓开始盯住了银行理财产品这条稳妥的投资捷径。等到2008年金融海啸席卷全球,多种投资产品开始出现风险的时候,银行理财产品反而一下子成为老百姓比较信赖的投资“避风港”,当年理财产品余额一下迈过万亿元的门槛,相比上一年度几乎翻番。

  资金池模式助推第三轮高峰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2010年到2012年间两年时间里,银行理财产品余额从3.2万亿元猛增到7.1万亿元,实现翻番,而2010年的余额数相比上一年度,增长幅度也将近翻番,那么短时间内推动银行理财产品规模迅速增长的秘密又是什么呢?

  某股份制银行的零售业务总经理令先生认为:2010年央行开始控制信贷规模,而银行则利用理财产品期限错配形成的资金池来投向企业贷款、同业贷款、贴现票据、委托贷款或者对接单一类信托、券商资管等项目,从而为实体经济“放贷”,实现了较高的利差收入,使得理财产品收益率基本维持在5%左右,而当时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才2.5%,这使得很多老百姓开始把存款转移成理财产品。而资金池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理财产品兑付期限不同,有一个月到期、三个月到期还有半年到期的,兑付期限、规模都不相同,就会有资金沉淀下来,就像一个池子,源源不断的有水流进来,同时也有不断的水流出去,池子里的水总会保持一定的量。而且资金池里的资金还不会受到央行“存贷比”的限制,在当时的情况下,通过发售理财产品形成的资金池,成了各家银行对外放贷的重要资金来源,所以银行都使劲发中短期理财产品,2010年初的时候,各银行每月发行理财产品总量还不到800只,而到2012年下半年最高峰的时候,每月发行理财产品总量已经达到了2500多只,由此可见前两年理财产品的增速有多么快。可以看作是银行理财产品的“黄金时期”。

  不过偏偏又是在风头正劲的时候,2013年8月,银监会下发了《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简称“8号文”),规定理财产品必须和其投资对象一一对应,实行单独账户管理,独立核算。这被业内看作是监管层对资金池业务最严厉的“清算”。随后以余额宝为代表的各类网络理财“宝宝”迅速风靡,同时P2P众筹理财模式也日渐升温,自2013年末开始,银行理财产品的增速已经开始放缓,不过用不少投资者的话来说:钱还是放在银行更放心一些。

  理财数据

  2004年是中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元年。在此之前,虽然也有个别中资与外资银行发行过少数所谓理财产品,但真正意义上的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尚未形成。直至2004年9月,中国光大银行发行了第一款人民币理财产品,从此拉开了中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发展的大幕。

  经过2004和2005年市场“预热”后,2006至2013年各年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大幅增长,募集资金规模也不断扩大,2005至2012年的八年间,银行理财产品募集资金的规模分别为人民币2000亿元、4000亿元、8200亿元、37000亿元、47500 亿元、70500亿元、160000亿元和247100亿元。2013年我国银行理财产品规模保持了前3年的增长速度,全年理财产品发行达44492只,同比增速38.41%,规模再创历史新高。

责编:王慧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