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集合债发展遇阻 募集资金仅52.02亿元

2013-08-02 09:34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自2013年4月的2013年云南中小企业集合债券(下称“13云中小债”)发行后,集合债今年的发行再度“沉寂”。7月31日,本报记者不完全统计,自2007年面世以来,仅有13只集合债券发行,募集资金仅52.02亿元。 

  集合票据作为另一个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工具,2009年推出以来,仅募集资金277.87亿元,对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可谓杯水车薪。 

  上海一位券商投行部人士向记者表示,首先打捆发债融资的模式,过于依赖地方政府的协调推动作用,并非完全市场化的机制设计;其次由于协调的成本高,时间周期长,并且银行、券商的承销费率微薄,在每年0.3%-0.5%左右,承销机构的推动力不强。 

  针对集合债面临的困局,近日发改委下发通知,要求提高审核效率,扩大集合债券的发行规模。但政策效果有待观察。 

  集合债规模迟缓 

  13云中小债由昆明工信委和昆明产业开发投资公司牵头,昆明川金诺化工股份公司等6家中小企业组成联合发行人。 

  其发行规模4亿元,期限6年,债券信用评级AA+级,发行利率为7.6%。记者获悉,云南中小企业集合债的第二期发行工作已经启动,同样由昆明产投公司与昆明工信委牵头。值得注意的是,13云中小债是今年唯一发行的中小企业集合债券,该品种在2012年也仅有4只发行,发展速度相当缓慢。 

  在债券市场,目前中小企业比较成熟的直接融资工具主要是中小企业集合债、集合票据两种,它们分别在2007年、2009年正式推出面世。前者由发改委主推,后者是由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负责。 

  两者模式很相似,都是通过统一组织、增信,打包发债的方法,解决单个中小企业资金需求规模小、成本高等难题。不过这两种曾被市场期待的工具,交出的成绩单并不理想。 

  本报不完全统计,自2007年以来仅有13只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发行,仅募集资金52.02亿元,103家中小企业获得直接融资。从期限上看,基本是以3年、6年期为主,债券信用评级也集中在AA和AA+两个级别,由当地的国企、国资担保公司进行担保。如13云中小债的担保人就是昆明产业开发投资公司。 

  不仅如此,中小企业集合债的融资成本接连上升。以AA+债券信用评级的品种为例,在2011年时发行的利率成本为5.03%,到了2012年上升至7.15%-7.58%左右,2013年则进一步升至7.60%。 

  “中小企业的固定资产较少、抵押物不足并且反担保能力差,没有足够条件满足增信需求,这些都会给债券发行带来严峻挑战。”浙江一位城商行高管称,因此需要外部的担保增信支撑。 

  上述券商投行部人士向记者表示,集合债券的担保费率一般是募集资金规模的1%-1.5%左右。因此仅利率、担保费两项,成本已达8.6%-9.1%左右,最高相当于5年期以上贷款基准利率上浮近40%。 

  违约事件频发 

  7月初,福建省宁德市2013年度第二期区域集优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发行。规模为1.3亿元,期限为3 年,发行利率为5.75%,发行人福安市万利漆包线公司、福建鑫久铝合金压铸公司两家中小企业。 

  这款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工具,正是在吸取集合债经验的基础上,由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在2009年推出的。与集合债券相比,其改进在于募集资金用途限制较少;发行周期较短,与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类似;采用注册制;地方政府出资建立风险缓释基金等。 

  不过,本报不完全统计,在2013年共有23只集合票据发行,募集资金规模49.9亿元,从存续期限上看,基本都在2-3年。 

  与集合债券相比,集合票据的债券信用评级较高。今年以来发行的品种中,基本都是AAA评级,融资成本基本在5.3%-6%。“主要是通过担保增信来达到3A债券信用评级,降低发行利率。”一位城商行交易员向记者表示。 

  同花顺iFinD统计显示,在2009年至2012年的4年间,共发行87只中小企业集合票据,提供227.97亿元的直接融资,其中不少品种只有1年期。 

  不仅如此,集合票据的风险事件频现。就在7月18日,发行人宁波太平洋海运公司的主体信用等级由BBB降至BB。而另一家发行人安徽精诚铜业的主体信用评级,在此前也由A-调下降至BBB+。 

  在集合票据的历史上,还曾发生过3起发行人的违约现象,最终由担保方进行兜底。其中在2012年末接连发生北京康特荣宝电子公司、哈尔滨惠佳贝食品公司无法兑付本金、利息的事件。另外,在今年4月底,11常州SMECNⅡ001的发行人之一高力彩钢也因关联方贷款逾期涉及诉讼导致停产,最后只能提前兑付6000万元。 

  上述交易员向记者表示,经过多次的风险事件后,现在对集合票据品种,除了要求有担保外,更看重发行企业的质地以及担保方实力。 

  多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集合债、票据的规模始终徘徊不前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发债过程中组织协调难度较大,需要依赖地方政府强力推动;二是银行、券商等承销费率微薄,在0.3%- 0.5%/年左右,因此承销机构的推动力也不强。 

  “允许小微贷款特色的银行,通过发行小微专项金融债获得更多资金来源的方式,来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更为现实。”上述城商行高管说,其所在银行上半年小微企业贷款客户数较上年末增加1万多户,增幅21.6%,并且贷款额度已经用完。 

责编:王慧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