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遒劲于飘逸 寓豪放于清雅——刘安成先生书法摭言

2013-08-19 18:10    来源:

  项穆在《书法雅言·辨体》中说:“夫人灵于万物,心主于百骸。故心之所发,蕴之为道德、显之为经纶、树之为勋猷、立之为节操、宣之为文章、运之为字迹。”壬辰初春,我看了刘安成先生创作的书法作品,觉得项穆的这段话较为贴切的代表了我对其书作的一些看法。正如项穆所讲的那样,刘安成先生的书法作品是其心之所发,是其人生经历、人格修养和精神面貌的生动体现。

  书法风格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它既根植于学问,更涵泳于性情,还交融于书法本体之中。刘安成先生书法气势贯通,放达中不失文雅,流变中蕴涵沉雄。最为难得的是,其书法有着浓浓的书卷气息,这与其几十年的人生经验积累和学养滋润有着很密切的关系。这正是其作为一名书家的人格与书家文化人格的交汇与重合,使得其书法艺术具有了一种恢弘之气度。

  刘安成先生书法,继承了晋唐及米芾、黄鲁直衣钵。每个字的结体上讲究变化,错落有致,盎然生趣。他的书法线条流畅、温润,富有节奏、不激不厉;在书写时,笔锋的转换、笔画之间的衔接过渡、提按的轻重变化,快而不乱,不失法度。点画之间,顾盼呼应,使转纵横,如珠走盘,圆融秀润;阴阳向背,开合锁结,似霞舒云卷,映带遒美。其作品字与字之间,揖让错落并相映成趣,由此生发的美感,具有丰富的视觉效果。笔势的开合聚散的变化,字形的大小高低的错杂,构成虚实相生的审美效果。观其书作,无不从整体着手,在韵律流淌之间加强“疏密、聚散、轻重、开合、大小、虚实”等等形式组成的变化统一关系。时而笔墨浓重、密不透风,时而计白当黑、疏可走马,回旋顾盼,舒放自若的神趣,充盈于笔墨之间。他的作品,给我的总体印象是:笔墨灵动,造型奇峻,具有撩人心扉的阳刚之美和诗意之美。

  汝欲学书法,功夫在字外。一个书家的字外功夫决定其书法境界的高低。刘安成先生为艺,一贯保持着低调而平和的心态。刘安成先生认为,书家最终成就大小,修养与品格及一个人所达到的思想境界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他以治学之心为文为书,在抒发胸臆的同时,更注重赋予作品内在高尚的人文内涵。刘安成先生长期笔耕,有着很深的理论和艺术修养。

  “洪雅,飘逸秀美的名字。洪,谓之“大”。雅,谓之“仪”也。这是一个美丽得让人驻足留恋、乐不思归的地方。东临乐山,西接雅安,山水绮丽多姿,人文源远流长,其生态环境可谓“雅”自天成。”

  这是刘安成先生散文《初识洪雅》中的一段文字,文笔很优雅,读来,如与朋友围炉对谈。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夜入吴。”诗仙李白当年游历西蜀嘉州、峨眉一带,对青衣江曾经赞叹不绝。古称平羌江的青衣江,用它的雄浑和博大,哺育了两岸的山水、田园和村庄。在这里,看看山、赏赏林、散散步,聊聊天,喝喝茶,品品咖啡,悠哉乐哉。看着江水的恬淡宁静,早不知今夕是何年!

  刘安成先生善于把生活细节艺术化,在日常生活中营造或寻找一种古雅的文化气息和氛围,从山水园林、膳食茶酒、草木虫鱼等事物上,获得清玩清赏的生活文化精神。他描写景色的笔墨也变化多端,时而是画龙点睛的简笔,时而是用墨如泼的浓笔,时而叙述,时而描写,笔墨灵动。

  “此来古镇,行色匆匆,还是有些意犹未尽的感觉。若有机会再来,我一定会带着不善饮酒的遗憾,以及对玉液琼浆的敬畏,好好参观一下酒厂的原始酿酒车间,品味酿酒人工作的辛劳和成就了美酒后的快乐,还住在七里坪避署休闲,尝石磨豆花,看山乡风景,吸吮着空气中散发出的高庙白酒的馨香,再饱眼福。”

  他以审美的眼光去品赏山水,选择景物,加以组织,通过山乡风景,涧溪竹树抒发胸怀情趣,创造出隽永的意境。因此,他的诗文、书法是其情感的产物,是快乐的产物,是审美的产物,是其把生活、生命审美化、艺术化的产物。

  1. 孔子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刘安成先生的的这种“游于艺”的心态,使其能够保持清醒的创作思路,优游于传统与现代的审美视野之中,并致力于从学术上进行书法审美视野的拓展。其书法蕴涵着一种始终如一的精神情结:那就是对历代经典法帖的精研,对传统人文精神的光大,对个体生命的超越,对群体文化人格的张扬。近年来,他醉心于“二王”书法,其拟古而不泥古,既兼采众长,又自成一格,只为陶冶性情,并无功利色彩。其书法用笔沉着坚凝,骨力古雅劲健;下笔明快利落,结体潇洒隽永,章法随形赋神,欹正相生,浓淡有致,极尽高妙。尤其难得的是,他能以学问为书,所有作品,深入传统又从传统中出,表现出一种长期的文化积累和典雅的品格。

  “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书法创作需要讲究天人之分,通古今之变,将感情、智慧与灵性融于笔端,使体验性和表现性合二为一,惟其如此,书法作品抒情写意,引人入胜。书法对于刘安成先生而言,书法成为其寄情抒兴、借物喻志的最为理想的外在艺术形式。我坚信以他的学识修养,其书艺会愈臻成熟、更上层楼!

    (杨松庵)

责编:张开放
0

相关新闻

更多>>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