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采棉大规模推广 河南“采棉大军”前路迷茫

2014-10-22 07:26 来源:映象网-东方今报

  每到采棉季,新疆的农场里总会看到河南的“采棉大军”

  每到采棉季,新疆的农场里总会看到河南“采棉大军”

  政府号召增加机器采棉

  政府号召增加机器采棉

 【编者按】从今年8月起,河南广电媒体应邀先后派出记者到哈密媒体,进行更深层次的对口文化援疆。国庆节假期刚过,本报记者朱耒刚就赶赴新疆,并从前方发回相关报道。

  映象网讯(记者 朱耒刚 哈密开发报 记者 王振华摄影报道)10月16日下午2点,刺眼的阳光洒在新疆哈密农十三师一场的棉花地里,来自河南伊川的刘铁争一边采棉一边向前缓缓挪步,这是他第一次来新疆采棉,两只手的配合还有些笨拙。手套被棉花壳刺烂,露出的手指上裹着厚厚的胶布。

  刘铁争是被老乡喊来的,老乡告诉他,一个采棉季不会超过两个月,可以挣9000多块。刘铁争算了算,按他的速度,一天只能采五六十公斤棉花,刨去带队的分去的,到手的劳务费大概是一公斤一块八。虽说吃喝不用自己管,但俩月他只能挣到五六千块,背井离乡的,不是老划得来。

  机械采棉要重复同样的动作,直到口袋装满,扎上口,背到田边,等待晚上过磅装车,这要戴上帽子,以防头发掉进去影响棉花质量。他们组里最小的妹妹22岁,明显还不适应这种枯燥,她说是被亲姐姐“骗”来的,明年再不来了。

  另一块地里,52个兰考老乡正干得热火朝天,胸前有袋鼠一样的兜,身后拖着长长的袋子,胸前的兜满了,他们会随手倒进身后的袋子里,然后继续双手翻飞,像一曲舞蹈。农场的人告诉我,采得快的基本都在他们这一组,他们微蹲身子,用两只手采,向前行进很快。“农场一共5000多亩地,我们52个人就能采700亩。”一个老乡自豪地高声说。

  组里有一对夫妻,男的叫胡良印,44岁,已经连续来新疆采棉13年,但还是很快被妻子甩在了身后。每年采棉季,夫妻俩加起来能收入两万多元。“咱是农村的,还能干点啥啊?知足了。”他朴实地笑。组里这样的夫妻有三对。

  地头一个大姐抱着个睡着的小女孩,她叫郑银霞,是兰考这队的领队,干这行已经七八年,她的丈夫领着110个人在另一个农场干活,“我们带了160多人,今年棉花收成不好,都在一起人家用不了这么多。”她的小孙女没人带,只好从老家带过来。我告诉她,今年刚出新政策,对棉花暗补变明补,一吨棉花价格低于19800元,政府补贴,高于这个就不管了。所以明年农户可能要算成本,考虑减少人工了。而且,政府也在号召增加机采棉。她有些迷茫:“看情况吧,到时不让来就不来了呗。”

  晚上8点多,他们才收完这块地,“明天换另一块。” 然后过磅、装车,到家时天已黑,梳洗、吃饭,已是晚上10点。卧室是通铺,我睡在他们隔壁,早上6点,已经有人起床。6点半,抓阄分每个人在地里的位置,然后出发。

  黎明而起,薄暮而归,在新疆这个10点才开始上班的地方,他们早起得有点不可思议。棉开而来,棉过而归,行色匆匆的他们,在轰隆隆掠过的采棉机映衬下,显得那么单薄。机器总有采不到的地方,还有要留棉籽的地也需要手采。明年,一年一度的采棉大军还会来,但他们会不会随着机采棉时代的到来而渐行渐远,这个问题他们还没时间想。

  

责编:李娅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