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新闻

义工盛笑真做小生意不忘投身慈善传递大爱

盛笑真是漯河慈善总会的一名义工,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当代年轻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了正能量,弘扬了传统美德,为漯河市慈善总会义工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盛笑真

盛笑真

  映象网漯河讯(记者 孙耀富 通讯员 陈安源)盛笑真是漯河慈善总会的一名义工,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当代年轻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了正能量,弘扬了传统美德,为漯河市慈善总会义工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盛笑真,33岁,出生于漯河市召陵区姬石镇小潭村。2013年,她在漯河市人民路丹尼斯商场二楼租赁了一个盆栽花草专柜,虽然她收入不高,却不断去帮助别人。今年情人节来临之际,她率先在漯河市开展义卖鲜花,扶老助困活动,她的爱心善举经《漯河晚报》等多家媒体连续报道后,鼓舞和感动了许多年轻人,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刻苦学习 遭遇厄运

  学生时代的盛笑真,从上小学到高中,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从她家里现存发黄的“三好学生”奖状,能看出盛笑真为圆自己的大学梦所付出的努力。不料,一次车祸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命运。1998年冬季,正在读高二的盛笑真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突然遭遇车祸被轧伤右脚,她不听父母的劝阻,没有及时到医院接受治疗。那段时间,她每天一瘸一拐地坚持上学,终因病情反复,只能休学治疗。两年后在脚伤治愈后,盛笑真考虑到家里的实际情况,含泪弃学。

  下学后,她曾先后干过超市售货员,进厂当过工人,做过公交车售票员。她说自己这些年的最大收获不是挣了多少钱,而是在这些岗位里,遇到过很多热心人帮助过自己,帮她度过了许多难关。为此,盛笑真暗自发誓:“我以后一定也要多做好事、善事去帮助困难的人。”

  说到做到 回报社会

  近日,记者慕名采访了盛笑真和她的家人,据了解,盛笑真的家境并不富裕。她和丈夫没有工作,有一个9岁的女儿正在市区上小学,一家三口在漯河郊区偏远的地方租房居住。她和丈夫的双亲都在农村生活,盛笑真的父亲农闲时常外出打工挣钱,由于年龄偏大,干体力活一天下来累得腰酸腿疼,钱没挣到多少,还落了个腰椎间盘突出;在家操劳的母亲因患高血压引起并发症,常年服药;另外,85岁的奶奶也随父母一块生活。她的哥嫂很能干也很孝顺,农闲时也经常到外地打工,不料前年和别人合伙做生意赔了好几万元。无奈,2013年,盛笑真租赁了漯河市人民路丹尼斯商场二楼一个盆栽花草专柜做起了生意。即使家里这样的经济状况,盛笑真也没有忘记去帮助别人,经常捐款捐物奉献爱心。

  2014年年底,她在《河南日报》上看到漯河籍年轻女青年陈利娟“卖血也要救丈夫”的报道后很受感动。报道说:陈利娟5年多来不离不弃,背负着20多万元的外债,外出打工挣钱,救治她那父母双亡,患尿毒症的丈夫。这个感人事迹一直在震撼着她。她和爱人杨金周商议后拿出500元捐献给了陈利娟。2015年情人节到来之际,盛笑真准备了100多只玫瑰花进行义卖,扶贫救困。2月15日,她把情人节当天义卖的600多元交给了漯河市慈善总会,请他们定向捐献给漯河一患怪病女孩张珊珊。

  类似这样的捐助,盛笑真已做过很多次。当问及盛笑真你家这么困难,为何还要去帮助别人时,盛笑真十分动情地回答说:“我做这事,是因我下学后遇到过不少困难,许多陌生人也多次帮助过俺,他们的热心帮助至今我还记忆犹新。是他们让我懂得了什么叫感恩和回报,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我还是会去帮,钱虽不多,但这样的善事我还会继续做下去。”

  祖训家风 代代相传

  盛笑真现年63岁的父亲盛记周老人,在接受采访时对记者说:“我们盛家在小潭村,在祖上留下了规矩,要求后人多做好事,行善积德,在内孝敬长辈,和睦乡邻;在外宁可吃亏,也不能缺德昧良心。”当盛记周老人在电视里看到女儿义卖鲜花的画面时,他心里很高兴也很心酸,高兴的是女儿没忘祖训,知道感恩回报社会了;心酸的是女儿女婿在外做个生意太辛苦,早上有时候5、6点就起床了,忙起来一天都顾不上吃个应时饭。“不管怎样说,孩子们这种行善做法,也算是给俺盛家脸上争光了!”盛记周老人说。漯河市慈善总会义工联盟昊德爱心中转站站长张瑞昊这样评价盛笑真:她用真诚的爱心让青春闪光,她不为名不为利的做法,用行动诠释了当代年轻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了正能量,弘扬了传统美德,为漯河市慈善总会义工树立了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