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新闻

走近郑州城墙根下的老宅:青瓦胡同门楼人家

走进这片老城区,会发现这里的胡同、小巷,设置灵活多变,顺地理遂人意,蜿蜒而伸,密如蛛网;头发花白的耄耋老人眯着眼,坐在院门口晒着太阳,脚边窝着一只慵懒的猫;放学的孩子们结伴登上家门口的老城墙,或在上面写作业,或嬉戏玩闹;房顶平台上,几位女性围坐在一起,一边择菜,一边闲话家常……
   走近郑州城墙根下的老宅:青瓦胡同门楼人家

  房顶上,一边择菜一边拉家常。

  走近郑州城墙根下的老宅:青瓦胡同门楼人家

  一边是璀璨一边是静谧

  走近郑州城墙根下的老宅:青瓦胡同门楼人家

  老宅老人

  走近郑州城墙根下的老宅:青瓦胡同门楼人家

  老灯老窗

  “我记得你是记者,能不能给我在老宅院里拍几张照片呀?我想留个念想。”9月的一天,大河报记者接到了市民张明利的求助电话,记者爽快答应。张明利59岁,有个名叫“城墙根”的微信名。这城墙,是指郑州市区内大名鼎鼎的商城遗址城墙,而这个“根”字,是因张明利家的张家大院,距离西南段的老城墙不过40多步远。 

  从西大街拐进平等街,来到南学街平等路口,便能看到这片老城区的样貌:各种小店林立两侧,街上散发着浓浓的市井气息;这里的住宅楼建筑年代不一,多为两到三层的新建筑,高度参差不齐。 

  走进这片老城区,会发现这里的胡同、小巷,设置灵活多变,顺地理遂人意,蜿蜒而伸,密如蛛网;头发花白的耄耋老人眯着眼,坐在院门口晒着太阳,脚边窝着一只慵懒的猫;放学的孩子们结伴登上家门口的老城墙,或在上面写作业,或嬉戏玩闹;房顶平台上,几位女性围坐在一起,一边择菜,一边闲话家常……这里的生活节奏自由而闲适,时间的脚步在这里似乎变得轻缓。 

  粗糙的墙面上随处可见一份白色的通知:根据郑州市城市建设的需要,拟对下列范围内的房屋进行调查登记:南顺城街以东,西大街以南,南大街以西,城南路以北合围地区…… 

  张明利家的老宅位于四道胡同内,“老宅大院是1920年左右我爷爷建的。印象中在我小时候,大门口有门楼,进来就是四合院,占地500平方米,那时只有北屋、南屋和东屋。”张明利说。如今,经过上世纪40年代的战乱、80年代的雷击和三次重建,这里的院落早已不复当年的模样。 

  南侧的东屋因雷击,导致青黑的瓦片纷纷散落下来,房顶的木质结构虽然依旧坚挺,但开了“天窗”的屋子没再住过人。北侧的东屋仍旧完好,昏黄的灯光将室内陈旧的家具笼上一层淡彩,斑驳的陈旧木门上,油漆已脱落,还能找到旧时光的痕迹…… 

  “我其实早就不在这儿住了,如今也没有至亲在这里落脚,但听说这里老城区要升级改造了,便觉得不舍,还是想回来住住、看看。”张明利称,如今他住在马寨镇,来老宅一次需要倒两趟公交车。 

  夕阳西下,远眺望去,这处老城区与邻近亮起璀璨灯光的二七商圈相比,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但老城区却有着她独到的神韵,不仅在夜幕下显得静谧而安详,更让人有种置身历史长河的沧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