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白冥途》
内容简介
查理·帕克接受老友艾略特·诺顿的委托,去南卡罗莱纳调查一起情杀案,死者是南方首富拉鲁斯的女儿,疑凶是死者的地下男友,贫穷的黑人小混混阿里·琼斯。
貌似简单的案情下埋藏这片土地上曾经的杀戮和苦难、拉鲁斯和琼斯两个家族间的世仇、南方种植园里死难黑奴的尸骨、遭三K党残杀的黑人冤魂的诅咒……新的惨案揭开了旧的罪恶,令人胆寒的不是鬼魅般的凶手,而是丑恶的人性……
作者简介
约翰· 康奈利一九六八年生于爱尔兰都柏林市。他的人生经历十分丰富,当过记者、酒保、服务员、伦敦哈洛德百货公司的杂工、地方公务员等。曾就读于爱尔兰三一学院英语系,后于都柏林市立大学主修新闻学,之后五年在爱尔兰时报(The Irish Times )担任自由撰稿人。一九九九年,康奈利以《夺面旅人》出道。此书以追查杀死妻子、女儿真凶的离职警探帕克为主角,创下了英美版权史上第二高价的新人预付版税纪录,令康奈利成为“夏姆斯奖”首位非美籍得奖者,并奠定其“爱尔兰惊悚大师”的地位。二○○三年,凭借《苍白冥途》一书获得英国最佳犯罪小说奖“巴瑞奖”。
康奈利才华洋溢,左手写惊悚,右手跨领域、跨类型书写,开创了全新的格局,使人惊艳赞叹。二○○六年出版的《失物之书》,内容融合童话、惊悚、成长故事、恐怖元素和寓言体例,可说是一部阴森美丽的成人童话,也为康奈利的写作生涯开启了全新的篇章。他的另一部著作《魔鬼的名字》则为其赢得了“斯蒂芬· 金接班人”之誉。康奈利深受冷硬派代表作家罗斯·麦克唐纳、詹姆斯·李·伯克及艾德·麦克班恩等人的影响。他的书中不乏残忍的血腥杀戮场景,但读者总会着迷于诗一般的语言而不忍释卷。他关注受害者的立场,常常探讨同理心、赎罪和报应等主题,冷酷的叙述口吻无法掩盖对美好情感的赞美,这种矛盾风格被评论界惊叹为 “暴力美学的极致”,他的作品也因此被称为“最适合被改编为昆汀·塔伦蒂诺电影的小说”。
精彩试读
他们来了。
他们开着卡车、汽车,车尾冒着阵阵蓝色的浓烟。在这清冷的夜色中,汽车喷出的尾气如同沾染在灵魂上的斑斑污点。与他们同行的有妻子和孩子,也有情人和恋人。他们一路上谈论着五花八门的话题:庄稼、牲畜和未来的旅程;教堂的钟声和主日学校;婚礼礼服或未出生的婴儿的名字,以及每个小镇都少不了的茶余饭后的闲话。
车里载着食物和饮料,弥漫着炸鸡和新出炉馅饼的香味,让人闻了直流口水。他们之中有的满嘴酒气,指甲缝里都是泥污;有的衣着整洁合体,连头发也梳理得整整齐齐;也有的任头发随意披散着。不过,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之情,脑子里充斥着复仇的欲望,激动的情绪像蛇一般盘绕在他们的躯体里,不肯离去。
他们正赶来看一个即将被烧死的人。
赛博的衣着很像是那么回事:左胸前绣着名字的蓝色工作服,一顶印有“牛饲料合作社”字样的帽子反扣在头上,像是匆忙之中戴上去的。赛博头发花白,盖住上唇的两撇小胡子向上高高地翘着,胡子两端几乎要顶在腮旁。人们背后说赛博的胡子就像一只正要从他鼻子上起飞的大鸟,不过这话毫无恶意。赛博家几代人都住在这个地方。加油站的窗子上贴着销售面包和野餐篮的广告,而且赛博总是不遗余力地捐助身边的公益事业。赛博的穿着和举止都有点沃尔顿老爷爷① 的风范,也许这能让他更有亲和力,说不准还能帮他多招揽些顾客。
赛博每天都坐在木制柜台后面和他的妻子儿子一起忙生意。柜台上面是一个写着“看看谁来过了”的公告栏,上面钉着几百张名片。除此之外,墙上、窗台上,甚至是后面办公室的门上,随处可见更多的名片。成千上万个销售复印机墨粉或护发用品的A某人或者B某人路经佐治亚州时都会给赛博留下一张名片,似乎是以此来证明他们曾经来过这个“南方最友好的小加油站”。赛博从来不把名片拿下来,所以,名片像一层一层的岩石一样越积越多。当然了,这么多年来,也有掉下来的名片,有的滑落到散热器后面,但是大部分还在原处。多年之后,如果A某人或B某人带着孩子再次经过这里,他们会发现自己当年留下的名片还在那里,只不过被压在无数名片之下,看到自己的名片,他们也许会忆起曾经的那段青葱岁月。
但是,那天下午五点之前,有两个人在此加了一箱油,并给蒸汽腾腾的发动机里加满水——就是那两个开着一辆破旧不堪的福特金牛轿车的男人。他们可不是那种会随便留下自己名片的人——这一点赛博一眼就看出来了——他们的举止中透着一股一触即发的危险气息,似乎会带来致命的伤害,这种杀伤力无异于上了膛的枪支或拔出鞘的利剑。他们进门的时候,赛博只是微微点了点头,根本没打算向他们要名片。这两个人绝对是不想被别人记住的人,所以如果你是个像赛博一样的聪明人,那就在他们付完钱(当然是现金)开车离开后,尽快忘了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