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频道首页 > 焦点图 > 正文

文化中原凝神聚魂

2013-01-11 07:35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惠民共享,文化之光照城乡

  文化的终极目的是为民、惠民、育民。

  对此,武陟县木城镇和平街居民张文生深有体会。利用在农家书屋学习到的汽修知识,他成为当地有名的汽车修理专家。“比外出打工还挣钱哩。电视台不是问‘你幸福吗’?我觉得幸福。”他说。

  幸福来自省委省政府的支持。随着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我省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初步建立。“十一五”期间,中央和省财政共投资4亿多元,对全省1705个乡镇文化站进行达标升级建设,省、市、县、乡四级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基本形成;全省文化场馆基本实现免费向公众开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和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三大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全面推进,城乡文化差距进一步缩小。

  与张文生一样感到幸福的还有安彩社区金秋艺术团团长王秀兰。她带领着平均年龄60岁的团员们长期活跃在安阳殷都区文化大院里,唱歌跳舞,其乐无穷,感受着文化惠民工程的温暖。

  温暖来自社会各界的关心。5年来,省、市、县(市、区)三级财政投入4731.4万元,“舞台艺术送农民”活动在全省1863个乡镇演出9278场,把文化送到了3000多万群众的家门口。群众文化活动形式不断创新,群众参与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周口一元剧场”、“邓州文化茶馆”、“舞动漯河大家跳”、“洛阳市民狂欢月”等一大批群众文化活动,在中原大地如火如荼地开展,文化真正走到了群众身边。

  过去5年,中原人民敬畏文化、学习文化、振兴文化、服务文化,传承着、创新着,大步走向文化发展新高地;

  如今,中原文化沿着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指示牌,唱着、跳着,释放出极大的正能量,全力助推中原崛起。

  (记者 刘洋)

责编:李婷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