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随行返乡路 小年·高铁·回家
2月3日是农历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在春运首个返程小高峰,记者跟随在北京打工的方林华一家四口踏上了开往郑州的高铁,体验了今年春运不一样的回乡味道。
一家四口的“高铁首秀”
两个行李箱、一个黑白编织袋、三盒烤鸭和两盒天津大麻花,这就是方林华他们回家过年的全部装备。他们一家来北京已经5年了,这是第一次坐高铁。
等待检票的人流从6号候车厅内一直排到了门外,方林华搀扶着母亲缓缓前移,丈夫和父亲抱着行李紧跟在身后。“往年回去都是坐普通列车,不说这大包小包的行李,老人在车上晃荡十几个小时太受罪了。”她说,今年就是想体验一下两个多小时的高铁车速。
5年前,方林华与爱人从新郑来到北京开始打工,几年打拼后已经小有积蓄,贷款买了套小户型,偶尔也会把父母接来一起在北京生活。“我们这些外来打工的,回家过年还是兜里多揣点钱感觉更踏实。”
“高铁+客车”回家新选择
14时整,G87准时从北京西站开动。方林华一家四口坐到了11车厢,4个人中她母亲显得最为兴奋,老人一面望着车窗外一闪即过的车站,一面大声告诉身边的老伴车速达到了300公里。
列车行驶大概半小时后,方林华从旅行包里掂出一大袋零食,逐个分发给丈夫和父母。“坐着高铁到郑州,再转汽车回家,这么走不但舒服,而且也能节约很多时间。”她说,现在不少在北京打工的老乡都愿意选择快速舒适的高铁。
方林华的话引起了前方旅客的共鸣,一位抱着孩子的中年妇女扭过脸说:“虽然高铁票价有点贵,但是坐着舒服,时间也快,孩子少受罪,大人也省心。”
2012年12月26日开通运行的京广高铁,纵贯京冀豫鄂湘粤六省市28个城市,高铁的快速运营为紧张忙碌的春运减轻压力,随着节前南下客流的持续升温,乘高铁回家渐成趋势。
高铁“升级”春运主力军
春运首日,郑州铁路局预测,2013年春运发送旅客将超过954万人次,节前以学生、探亲流为主,客流较为平缓。节前高峰日预计发送旅客24万人。节后客流主要为民工流、学生返程流和部分探亲流。
行走在G87列车的各个车厢,鲜少看到空位,上座率在90%以上,大部分都是春运返乡的旅客。登录铁路售票网站查看节前从广州发往各地的高铁车票余额,网站显示95%的车票都已经售罄。
列车16时10分进入郑州境内,此时刚离开北京西站两小时10分钟,一路奔驰了600多公里。“到了?我削的苹果还没吃呢!”听到广播提示,方林华手忙脚乱地收拾餐台,丈夫一边帮忙一边说:“早给你说不用带那么多吃的,又不像以前10多个小时的路程需要带干粮。”
16时24分,列车正点驶入郑州东站。还未进站,方林华一家四口就已经拖着行李等待在车门旁边。“下车我们打个出租车就去附近的长途汽车东站,晚饭前就能到家了!”她笑着说,比起几年前的春运回家路,现在回家便捷多了。(记者 董 娉)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