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游又到“拼妈”季 晒厨艺,比创意

秋游又到“拼妈”季 晒厨艺,比创意

  进入10月,杭州西湖边的景区、博物馆,天天都不会冷场。捧场的除了各地游客,还有秋游的孩子们。

  和二三十年前,妈妈把火腿肠、果汁露塞进书包,就能信心满满祝孩子秋游愉快不一样,现在秋游的行前准备,许多妈妈要忙上几小时才能有点底气。

  稍加留心,你会发现,这几天的微信朋友圈里,多了好些妈妈晒厨艺,起因就是秋游。

  比如,秋游前一天,有位妈妈和读小学六年级的女儿一起准备食物,做了寿司。不过妈妈后来想想,这是要和其他同学分享的,隔夜总是不太好。于是,第二天早上,她5点起床,又做了一份新鲜的,希望女儿小学阶段最后一次秋游,能玩得开心。

  又比如说,一位妈妈下班赶回家,给一年级的儿子打点第二天的秋游行装,惊闻儿子班里有妈妈给娃做了寿司,为了不让孩子感到没面子,虽然已是晚上八点多了,仍搬出黄油、奶油、面粉,连夜烘焙了一只蛋糕,切成小块放在餐盒里,给儿子当秋游点心。

  看完这些故事,还不会做寿司烤蛋糕的妈妈,会不会有种去报烹饪班的冲动?

  好吧,到这个节骨眼上,只能说有这种冲动很正常。假如说,上半年升学季是“拼爹”时刻,那眼下秋游和运动会,绝对是“拼妈”季的前奏。

  本周,钱报记者随机调查了20名幼儿园和小学的妈妈,发现接下来的元旦演出、寒假假日小队活动和制作小报等,都是妈妈们比拼实力的重要场合。而且拼的不仅仅是厨艺哦,还要比拼创意、手工、才艺、体力、脑力,甚至摄影技术和化妆水平……记者之前去杭州城南一所小学采访运动会开幕式,亲眼见到学校腾出一间教室,供妈妈们给孩子化妆。运动场上,比同学喊得更卖力的,也是一群陪跑的妈妈。

  妈妈们这么拼,关心在意的还是孩子:有的是为给老师、给学校留个好印象,替孩子加分;有的是想拉近和孩子的距离,多点机会和孩子在一起;还有的是“被拼”,唯恐孩子因为“别人家的妈妈”,对自己失望。

  当然,也不是各个妈都那么拼。拼与不拼,显然和爱不爱孩子无关,但与妈妈的教育理念有关。那么一直提倡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尹建莉又是怎么看拼妈的?请看本期教育周刊带来的“拼妈”的故事。

  跟着妈妈去秋游 看拼妈的十八般武艺

  这个周三,上午9点,停在杭州朝晖九区公交站的好几辆大巴,被一大群3岁小豆丁和家长团团围住。这是杭州朝晖幼儿园的秋游专车,每个班一辆。

  轮到小一班上车,除了外公外婆、爷爷奶奶,还有好几位妈妈想跟着去,拉着孩子的手凑到车门口站着,结果被维持秩序的老师统统拦下。在这轮比拼中唯一胜出的,是辰妈。

  因为辰妈是老师和全班家长公认平时为班级劳心劳力的家委会成员,思想境界比较高,到了外头,不会只盯着自己的孩子,还会帮老师一起照顾其他孩子。

  跟着妈妈去秋游

  看拼妈的十八般武艺

  这个跟车资格,拼的绝不是一朝一夕。

  在大巴上,有的孩子兴奋地想站起来,有的手足无措暗自垂泪,老师在车厢内走动不便,辰妈帮忙就近安抚了几个,都很成功。她告诉钱报记者,自从女儿出生后,她就当了全职妈妈,幼儿园天天管接管送,一个多月的功夫,全班30个小朋友,她都混了个脸熟,能叫出20来个孩子的名字,包括一对双胞胎。难怪其他妈妈都放心她。这拼的是记忆力。

  9点半左右,车子停在西溪湿地博物馆门口,小豆丁们陆续下车。放眼望去,小班每个班都有几名家长跟在旁边,绝大多数是妈妈。长发飘飘,身高1米76的漂亮辰妈,尤其醒目,不过她压根没时间秀大长腿。孩子们的队伍没走两步就歪歪扭扭,往水沟边靠,老师去牵小手,辰妈则充分发挥手长脚长的优势,在水沟边一拦:“别走过来哦。”

  这时又有一位妈妈向小一班的队伍靠近,说是爷爷奶奶不放心,非让她来看看。因为是工作日,这位妈妈请了半天假,等在了秋游目的地。显然,这是一场时间的比拼。

  悄悄跟来的妈妈,背着个沉甸甸的双肩包,一边搜寻女儿的身影,一边告诉钱报记者:“里面塞的是水果和零食,是让女儿拿出来和小朋友分享的,重啊重死了。”

  10点半左右,孩子们欢天喜地坐下来“野餐”,拿出来的都是华丽丽的“妈妈的厨艺和心思”:有手工做的小蛋糕和饼干,有切成均匀小块的水果,还有五花八门的零食。

  辰妈也背了一个双肩包,里面除了吃的,还有泡泡枪和小风车,因为她还要拼脑力——为配合幼儿园的秋游主题,教育孩子不随便和陌生人说话,她和另外几位妈妈要假装陌生人去“忽悠”孩子,对可能经不住诱惑的孩子进行现场教育。

  游了半天要返回了,几个走得特别慢的小豆丁,纷纷向压阵的辰妈表示,自己没力气了。辰妈二话没说,接过了他们的书包,结果单手挽了5只小书包,堪比女超人,真当拼体力。

  在记者看来,辰妈真的蛮拼了,但很多妈妈说这只是开始,运动会更累。

  杭州天杭实验学校的一位妈妈说,买服装是最头大的,去市场选啊,前期选款、比价格,后期换尺码。看似是逛街,其实拼体力。

  每个班入场都要有创意,让很多妈妈想得茶饭不思,前两天,还有妈妈专门在钱报家长会征集创意。

  等到比赛那天,妈妈们要继续拼体力——来帮忙化妆、拍照、订餐……“还要陪小朋友去比赛的地方,然后再接回班级。”杭州文苑小学一位妈妈告诉记者。

  估计辰妈听到这些,也是要醉了。

  如果为的只是孩子能获得小伙伴羡慕的目光,这份爱心就变味了

  爱拼未必会赢

  好妈妈不好当,就说眼前,孩子秋游要拼厨艺,运动会上忙摄影忙加油也得拼体力。因畅销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被家长熟知的教育专家尹建莉,在女儿还小的时候,也是个蛮拼的妈妈,会每天为女儿做好吃的,还帮女儿的布娃娃做衣裳。但当记者和她提及“拼妈”的话题,她只是淡淡地说:“如果你把这一切的陪伴和付出,都看做一场‘拼妈’比赛,那你已经输了。”

  “拼妈”是继“拼爹”之后出现的一个概念。“拼爹”指的是比拼权力、金钱、社会地位,由此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帮孩子找到所谓成功的捷径,是贬义词。所以尹建莉不喜欢用“比拼”的概念,牵扯子女的教育和发展。

  “妈妈为孩子做的每一件事,如果只是为了跟别人比,那出发点就错了。” 尹建莉说,“在这些妈妈的眼里,孩子的自信心只来源于把别的孩子比下去。而且这样的意识,会慢慢传达给孩子,让他们变得虚荣、好面子。”

  “我也不是完美母亲,也有做得不好的地方。但我不在意这些,只要在一起就十分愉快。”比如她给孩子做好吃的,只是单纯地希望孩子吃得开心,“如果是为了孩子在打开它那一瞬间,获得其他小伙伴羡慕的目光,那就变味了。”

  “我看过一场幼儿园运动会,本来是孩子间的竞技游戏,到最后却都是家长赤膊上阵,帮孩子去比了。这是一种很自私的拼,只是把成年人对成功、输赢的判断强加到孩子身上,累了自己,也累了孩子。”

  在尹建莉看来,那些所谓的“拼妈”事项中,有些行为是可取的,比如,组织同学间的聚会,可以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但是,替孩子做手工作业就并非必须,“妈妈可以协助或启发孩子做手工作业,而不必出于要得到表扬的目的替孩子代劳。”至于巴结讨好老师的行为,与之前受到社会批评的“拼爹”套路如出一辙,无非是凭借自己的权力来做事,不利于孩子的培养。

  家长们列举的“拼妈”技能,比如拼时间、拼设备、拼创意、拼体力,都只是浅层的比拼,真正的高手,拼的是自己的修养和素质,拼的是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手段。

  尹建莉说,现在的家长有三种:第一种是不懂教育,也不管孩子;第二种是不懂教育,但非常用心地去管孩子;还有一种是既懂教育,又用心地管孩子。“最有破坏力的就是第二种了,即使有的妈妈学历很高,但乱管,比不管更可怕。在教育上,一个高学历的破坏者,其破坏性很可能比没学历的家长还大。”

  尹建莉的女儿圆圆上小学后,她就有意培养孩子自觉学习的习惯,她不陪孩子写作业,也不检查她的作业,甚至眼看她忘了写某项作业也不去提醒,“不管,绝不是对孩子漠不关心、不闻不问,而是一种技巧,我就是想培养她的自觉意识,让她对自己的作业负责。”

  最后,尹建莉想送妈妈们两句心里话:一是别把包办当成爱,第二句,爱要有心无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