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油最后一日 和那些不沉寂的老退市公司

  “央企退市第一股”长油,4日以一个股价的轮回,完成了在A股市场的“告别演出”。

  或许经过了前29个交易日的换手,在退市板上已钉钉的情况下,退市长油“末日”表现一开始无惊无险,股价在0.83元平盘开出后迅速被打压,并且持续绿盘运行,但在收盘前的最后10分钟,股价突然被大幅拉起,成交明显放量,5分钟不到迅速翻红并且一度涨幅突破2.4%,最后又回到0.83元,以平盘报收。

  从0.83元到0.83元——“回到原点”的不仅仅是昨日一天的股价,更意味着退市长油的二级市场之旅的终结。17年上市路,退市长油留给市场的,不仅是“央企退市第一股”转身离去的背影,还有资本市场退市制度不断完善过程中的诸多注解。

  今起退出A股的长油,即将奔赴新三板中属于退市公司的一角,与40多家老退市公司为伍。公司公告,预计股票将在8月6日前(含8月6日)开始在全国股份转让系统转让。

  角落也有角落的风景。在这角落里,退市公司们正演绎着沉默而不沉寂的资本活剧。

  “从宏观的视角来看,退市公司,尤其是2005年以前一批老的退市公司已经基本被市场遗忘了。但其实这些公司的股价几乎每年都会有一波行情,涨幅大的可以达到100%。”“老三板”市场资深人士,申银万国场外市场总部业务董事冯宝根这样告诉记者。

  仍坚守三板退市公司的投资者中大部分是当年买入上市公司股票的老股民。这些老股民最大的心愿就是这些公司有朝一日能够重回上市公司行列。

  “在上海就有一些股民自发组织,都是些60、70岁的老年人。他们每年都会定期向有关部门表达诉求,向退市公司提出进行资产重组从而重新上市的建议。”冯宝根说。

  多年以来,退市公司股价就在一次次“憧憬-落空”的轮回中起起伏伏。但在冯宝根看来,随着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不断推进,以及退市和重新上市制度的完善,“老三板”市场循环已久的老剧有望唱出新调。

  0.83元,在划过最后一道红线之后,退市长油的A股演出就此定格。从今日起,长油这艘航行了17年的大船将驶向市场的另一片水域。那里,一批沉默而并没有完全沉寂的“退市股”正等着它

  背负着众多“第一”,长油于昨日完成了其在A股市场“谢幕演出”。

  虽算不上惊心动魄,却还有不少游资进场投机。不过,未如投机者预想的那么乐观,在流动性干涸的“三板”,等待长油这艘央企巨轮的,极可能是长期的搁浅和冰封,而通过“转世轮回”或“浴火重生”回归A股的希望,则尚且渺茫。

  若积极来看,“央企不退”的神话既然已由长油打破,资本市场的更多陋习、积弊、痼疾亦将会有被彻底荡涤的一天。

  这,只是个开始。

  投机活跃 退市整理期换手过半

  从交易席位看,在退市整理期参与投机的几乎均为游资,仅两日有机构席位“穿插”其中,且均为卖出。不到1元的股价、央企的特殊身份,或许是他们决定“搏一把”的重要原因

  昨日,退市长油完成了其在A股的最后交易,虽算不上惊心动魄,却也颇有看点。因为“主角”长油不仅背负着“央企退市第一股”的尴尬身份,还开创了多个“第一”:两市第一低价股、退市新政后首家强制退市公司、首只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的股票……

  经过退市整理期前29个交易日的充分换手,长油的最后一日表现尚属平和,以0.83元平开后迅速下探并保持绿盘运行,直至收盘前最后10分钟才突然被大幅拉起,涨幅一度达2.4%,似以“惊鸿一跃”向A股道别。最终,长油以0.83元收盘回归“原点”,全天振幅7.23%,换手3.5%,成交量较前几个交易日略有放大。

  “作为首只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的股票,退市长油同暂停上市股票不同,毕竟后者还存在恢复上市的概率。而在退市已成定局的情况下,长油最后一日股价不仅未跌,尾盘甚至一度拉升,说明市场还是有投机情绪。”一位长期关注ST股的市场人士表示。

  其实,在整个退市整理期,对长油的投机始终存在。从4月21日退市长油亮相起,到第七个跌停时打开成交,并创下2.42亿元的史上最大日成交额。至5月底,长油又出现连续拉升,较退市整理期低点,其最高涨幅已逾20%。

  从交易席位看,在退市整理期参与投机的几乎均为游资,仅两日有机构席位“穿插”其中,且均为卖出。整个退市整理期,长油合计成交18.2亿股,成交额13.7亿元,换手率达53.71%,而公司大股东持股比例为54.92%——这也意味着,进场的游资“置换”了相当数量的原中小股东——不到1元的股价、央企的特殊身份,或许是他们决定“搏一把”的重要原因。

  其实,多数新进场的散户抱着试试看的“收藏”心态。“即使未来不能重新上市,损失也不大。”最后交易日以0.8元价格买入2万股长油的上海股民张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生死难卜 巨轮将搁浅“三板”

  资产负债率高,亏损额大,加之油运行业短期不可能出现复苏,长油可谓“积重难返”,其依靠自身经营要实现“浴火重生”再次上市,难度可想而知

  退市开启了“另一个世界”的旅程,据安排,长油6月5日摘牌后,将于8月6日前在全国股份转让系统(三板)挂牌转让。

  目前,游荡于“三板”系统的退市公司有45家,相较2500余家的上市公司群体,显得颇为寂寥。其中,除长油外的最新成员,当数创智和炎黄,两公司均在2012年前已暂停上市,属退市制度改革的“新老划断”范畴,因恢复上市申请均未获准,分别于去年2月8日、3月27日退市。不过,它们都选择继续筹划重组,因此未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而被直接摘牌。未来,如创智、炎黄若重组成功,还可“转世轮回”重新上市。

  除此类公司外,多数退市公司不是“僵尸”便成“游魂”:每股净资产为负,每股收益能达微利已属绩优,亏个几毛钱的则比比皆是,不少公司甚至连年报都无法正常披露。以知名度颇高的水仙为例,公司去年每股收益4厘,每股净资产负0.31元,属退市公司中情况尚可的。

  不过,根据重新上市的制度要求,退市公司需满足“最近两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均为正值,且累计超过2000万元、最近一个会计年度期末净资产为正、连续两个会计年度的审计意见为标准意见”等多项条件。显然,“凋零”已久的水仙尚未看到重新“绽放”的希望。

  那么,已穿越“奈何桥”的长油又何日能够“还阳”呢?从年报数据看,长油2013年亏损超过59亿元,期末净资产为负20亿元。资产负债率高,亏损额大,加之油运行业短期不可能出现复苏,长油可谓“积重难返”,其依靠自身经营要实现“浴火重生”再次上市,难度可想而知。即使马上脱胎换骨,长油最快也要到2016年才能提出重新上市申请。

  与此同时,相对其他退市公司,长油显然是一艘“泰坦尼克”式的巨轮,在流动性干涸的三板只能搁浅。目前,三板挂牌的退市公司,总股本最大仅5.66亿股,是长油33.9亿总股本的17%还不到。

  而从股价看,长油0.83元的收盘价在退市公司中并不算高,不过目前退市公司的成交极不活跃,有相当部分是每日“零成交”,日成交最高也不过是几十万元的水平。无疑,今后绝大多数长油股东的持股将被“冰封”。

  吐故纳新 打破“央企不退”神话

  随着2012年下半年退市新政开始执行,推行市场化、法制化和常态化的退市制度是大势所趋,拥有深厚背景的央企在制度面前也不再有其特殊之处

  从0.83元到0.83元——“回到原点”的不仅仅是长油昨日一天的股价,更意味着其17年上市路的终结。

  从1997年6月12日上市至今,长油曾见证过航运业的风光,2007年的一次重大资产重组,让公司由“南京水运”更名,迎来业务规模大举扩张的疯长,也享受过资产注入后的业绩突增:2007年,重组完成当年,公司净利润突破原来1个多亿的水平,激增至3.5亿,并在2008年继续攀至接近6亿的最高水平。但好景不长,2009年开始,公司利润迅速下滑,由前一年的逾5亿下跌到仅为百万级,此后,2010至2013年的连续亏损,让堂堂航运央企“长航油运”沦为“*ST长油”,乃至如今的“退市长油”。

  “长油的央企身份,是让我们坚持买入的重要原因。”在长油被做出终止上市决定后,曾有投资者说出了这样的坚守理由。

  曾经,“央企不败”的神话在资本市场上被深信不疑。例如,原来的“*ST中钨”,在暂停上市过程中提交的重组方案遭证监会否决,眼看退市“大限将至”,然而公司最终还是获得了“恢复上市”的通行证,如今已改名中钨高新。如果没有长油,中钨算得上是央企公司中曾最接近退市“死亡”的案例。再看目前暂停上市的央企公司*ST锌业,公司通过高效完成破产重整,盈利情况大幅改善,目前已提交了恢复上市申请。

  但幸运之神不会每次光顾,更何况这种所谓“幸运”更多是来自于制度完善过程中的“政策体恤”和“特例放行”。随着2012年下半年退市新政开始执行,推行市场化、法制化和常态化的退市制度是大势所趋,拥有深厚背景的央企在制度面前也不再有其特殊之处。可为佐证的一个案例便是,与长油同为中外运长航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ST凤凰,已按市场化方式进行破产重整,目前处于暂停上市阶段。

  同时改变的还有央企对旗下上市公司的态度。央企们也不再将“保壳”任务看得如以往那样“神圣”。今年刚刚在年报披露后暂停上市的*ST二重就是典型。公司在2013年前三季度巨亏的情况下,本打算通过向大股东转让资产扭亏保壳,但在备案过程中,却被大股东的母公司国机集团驳回,由此只能等待暂停上市的命运。

  或许未来,长油在“那边”并不会孤独太久。“央企不退”的神话既然已由长油打破,资本市场更多的陋习、积弊、痼疾亦将会有被彻底荡涤的一天。这只是个开始。

  (赵一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