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吃苦,但不能忍受自己像商品一样,被人随意愚弄……”昨日,小李拨打本报热线,讲述了他求职被骗的经历。

  小李今年26岁,第一次来京,选择了上网找工作。在58同城网站上,物流跟单员的工作吸引了他:“第一个月工资六千元,第二个月八千元……肯干的拿的更多。”小李认为,跟单员就是货车的“副驾驶”,专门负责保障运货安全。在他的老家山西,这可真是个来钱的行当。

  在木樨地一公寓楼内,自称天亿恒通物流公司的“李经理”和小李签订了合同。对方告诉他,要先进行15天的安全培训。小李辗转来到通州区北京融创物流公司院内的一家安保公司。在这里,他成为一名保安,培训内容是每天给大型演唱会、会展维持秩序。同时参加“培训”的有近50人,都是毛头小子,为了能被录用,大家都干得很卖力。

  就这样,小李干完了15天培训期。当他询问“李经理”能否转正时,对方却责备他“不上进、缺乏职业素养”,并称他再干三个月后,可推荐工作。小李追问是什么工作,对方称不能确定,但还将进行一次培训。

  小李说,他和工友反应过来这是陷阱后,一起找到保安公司要求离职,但对方拒绝支付薪水。此前他们的身份证都被要求上缴,对方告诉他们,“想离开可以,先交300元取证罚金,若留下当正式保安,就会有薪水。”

  这个说法,让所有人进退两难,他们多是一些80后、90后的年轻人,来自偏远山区,身上的路费本来就不多。小李说,很多工友舍不得再花钱,就像“认命”一样,真转行去当保安了。这些人后来告诉他,物流公司在“按人头赚钱”,他们每骗来一个人,就从保安公司那里挣500元钱。听了这话,小李也断了当保安的念头。更让他觉得可怕的是,骗术还在反复上演,每天都有七八个新人上当。

  此前,本报曾披露30多名大学生暑期赴京兼职,骗子以“培训”为名逼他们当保安、厨师的遭遇,引发了社会关注。为何类似骗术滋生,却得不到遏制呢?北京汉威律师事务所朱孟春告诉记者,这是缺乏斩断骗子公司与安保公司经济链条的监管力量。小李的遭遇中,骗子公司巧立名目成为其他单位劳务提供者的行为触及了劳动法,已经涉嫌合同欺诈。目前,受害者们能做的是保留一切相关合同、收据作为证据,向工商部门举报。但从他此前的经验看,基层农民工法律意识薄弱,大多选择了忍气吞声,但千万不要加入这种保安公司,这只会让人陷的更深——后面强制加班、拖欠工资的事情将屡有发生。

  目前,小李已向市工商局、市劳动监察大队反映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