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纸片拼出200年老地契

图为张金立向记者展示老地契 摄/记者 刚晓

  法制晚报讯 近日,大兴林校街道举行的一场“晒家风、展家史、讲故事”活动,让不少社区居民开了眼。230余件家里祖传下来的老物件被一一拿出来展示,包括老照片、旧式旗袍、老秤、手工老布鞋等。而其中一份老地契的传承,不仅将一户居民祖上七代人的关系理清,更是还原了一段村史。

  今年50多岁的张金立拿出的是家里十几张地契。这些是在1990年时发现的。当时家里父辈亲属去世,在收拾家里墙柜时,发现了一个黑布包。在打开了3层布、2层纸以后,张金立看到了一些已经没办法完整拿起来的纸张。

  从断断续续的字迹里可以大概认出地契、乾隆年间等字样。他判断这应该是祖上留下来的。于是小心翼翼地将这些碎片夹在挂历里面带回家去。

  过了两年,一次与父亲聊天时,两人谈到了家谱的问题。张金立特别遗憾,由于时代的变迁,祖上传下来的家谱早已丢失。但是他觉得这种家族人员、故事的记载,应该有后辈重新实现。随即便想重新记载家谱。

  这时,他便将上次带回家的那些地契重新找了出来,带到照相馆进行拼接、裱框,还原成十几张地契。

  “这个地契是乾隆年间的,推算一下家谱,到现在至少隔了七代人。”张金立说,最老的一张地契是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的,距今242年。这些地契从清朝到民国再到建国初期,代代相传。

  按照十几张地契上记载的地址、姓名,通过与父辈之间的沟通,与本村老人的考证,慢慢地,张金立真的将祖上七辈人的关系理清,并记载了下来。

  现在,老张还将这些地契拿回了原来居住的大兴区北臧村镇皮各庄村。这些地契也是对村里一段历史的记载。如今,村里的干部也将地契写入了村史。(记者 刚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