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提取过造血干细胞的武佳,在将爱心箱交到志愿者手里后,与志愿者握手。

  4月18日14时44分,黄发碧眼的志愿者乔治(英文全名:GeorgesJeanMarianelli),走进河南省肿瘤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径直走到病床边,向正躺在病床上采集造血干细胞的河南姑娘武佳微笑示意,走上前去说“你好”,并为她竖起大拇指。几分钟后,病床边的造血干细胞采集机停止运转,这位26岁的河南姑娘捐献的199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被医护人员小心翼翼地取下……这份饱含河南大爱的“生命种子”,将搭乘飞机,辗转被送到万里之外的阿根廷,为一名8岁白人儿童送去生命希望。

  这是中华骨髓库成立以来,我国志愿者首次为阿根廷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也是我省第17例为境外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

  成功捐献后轻松愉悦玩自拍

  “当时就想着,万一哪天配型成功了,能救人一命也挺好。”昨天下午,正躺在床上采集造血干细胞的武佳,一脸阳光地聊起加入中华骨髓库的初衷。

  武佳1990年出生,是开封人,目前在郑州做销售工作,是一位热衷公益、多次献血的“热心肠”。2013年4月27日,她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2015年的一天,武佳接到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电话,得知自己和一名阿根廷8岁白人小男孩初配成功,激动之余,爽快答应捐献。

  经过高分辨检测和全面体检,武佳完全符合捐献条件。接受动员剂注射后,4月18日上午10点半,她开始为素昧平生的阿根廷小男孩捐献“生命种子”,直到下午2时50分顺利结束。

  当医护人员把装有造血干细胞混悬液的袋子密封好后,旁边,志愿者乔治忙着填表做准备,武佳则兴致勃勃地拿出手机玩自拍,和自己捐献的这份“生命种子”合影留念。

  冰袋备好了,保温裹布裹了一层又一层,乔治熟练又小心地把这份宝贵的礼物放入造血干细胞运送箱。

  “感谢你!”准备妥当后,乔治再次来到武佳面前,主动与她握手,并用中文对这位河南姑娘道谢。乔治已做取送造血干细胞志愿者6年,多次来中国,每次看到志愿者献爱心,挽救别人的生命,都特别感动,这次,面对这位河南姑娘真诚阳光的笑容,乔治更是暖在心头。

  经历亲人离世痛苦更愿帮别人挽救家庭

  下午3时50分,一场简短的交接仪式,在河南省肿瘤医院25楼阳光房举行。

  “生命因奉献而美丽,社会因关爱而和谐。”郑州市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刘光访感谢众多像武佳一样的志愿者的爱心奉献。

  90后姑娘武佳,也在交接仪式上道出捐献感言。她说:“我当时就想,不管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不管是黄种人还是白种人,都是一条鲜活的生命,所以,我一定要捐!”

  不过,成功捐献后,武佳也有一桩“心事”未了——晚上回去,要主动向妈妈“坦白”。

  原来,这次捐献,武佳事先并没有告诉妈妈,这样做,不是这姑娘“太大胆”,而是另有原因:去年10月底,武佳患病多年的父亲不幸离世,留下她和妈妈相依为命,瞒着妈妈,是不希望妈妈为她担心。说到这儿,这位成功捐献后轻松愉悦的姑娘,突然眼含热泪,“因为我经历过失去亲人的痛苦,更能理解患者家属的心情,希望通过我的捐献,能帮忙挽救一个完整的家庭”。她也相信,救人是好事儿,善良有爱的妈妈会理解。

  河南人的大爱“生命种子”穿越万里传递希望

  交接仪式现场,从北京赶来的中华骨髓库国际协调员宋晔,与专程赶来取送“生命种子”的乔治在交接书上签字,并托起造血干细胞运送箱,完成交接。

  随后,乔治将带着这份饱含河南大爱的“生命种子”,乘飞机先抵达广州,再飞往美国纽约,经过巴拿马,最后抵达阿根廷目的地,行程上万里,大约40个小时后,武佳捐献的“生命种子”,就可输入患者体内。

  “感谢你!”从采集室到交接仪式现场,乔治多次主动与武佳握手、拥抱、为她竖起大拇指,并用中文道谢。

  据了解,武佳是中华骨髓库第5585例捐献志愿者,也是我国第234例、我省第17例为境外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捐献志愿者。自中华骨髓库成立以来,我国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为阿根廷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这是第一次。

  省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此前,我省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捐献的生命种子,被送往韩国、阿富汗、新加坡、美国、荷兰等,跨境传递生命希望,河南的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连续多年在全国名列前茅,且先后17次跨境为境外患者送去生命希望,充分体现了河南人的大爱,也体现了河南人的基因具有多样性。

  (记者 蔡君彦/文 许俊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