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料图:原中国鱼雷发射试验基地建造在青海湖南岸,因其在青藏公路151公里处,又被称为151基地。其在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之后,才被掀开神秘的面纱,被世人得知。现保留一部分原有的生产车间、实验区和鱼雷、电台等实物供游人参观。中新社发 李全举 摄
变化的是环境,不变的是本色
“上世纪60年代初,我们从沿海城市来到西北大漠,一待就是30多年,吃苦受累无怨无悔,就是为了建设一支强大海军,让我们的钢铁舰队驶向深蓝……”海军第一个派驻西北某厂军代室的总代表宫洪越,用声情并茂的讲述激荡着官兵的思绪,一会儿回到历史,一会儿投向大洋。
教育活动展开后,局党委把那些为海军装备建设事业奋斗了几十年的老同志请了回来,讲述创业初期的艰辛,让年轻一代在新旧对比中感悟科学发展成就。
“我那时上班骑自行车,写验收材料都是先手抄再油印,但我们没有放过任何一个有质量问题的产品。现在,加工机器和检验设备更新很快,你们赶上好时候啦!”40年前担任总代表的王海昆语重心长地说:“环境越好、条件越改善,越要坚守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作风,装备第一、质量至上的原则不能有丝毫动摇!”
教育活动中,该局党委推行军代表监督厂所质量、厂所监督军代表作风的“双向监督”制度,教育引导军代表端正价值追求、事业追求、人生追求,不断增强用权为军、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正人品、正风气、正规矩”。这9个字既是对军代表工作的要求,也是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出现的新气象。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该局军代表自觉抵制各种诱惑,严格把关,先后核减不合理装备经费近千万元,让国家的每一分钱都用到刀刃上。
“我是装备先行官,国家安危挂心间。质量至上我把关,克敌制胜我为先……”这首军代表们集体创作的歌曲,道出了他们心中的理想和追求。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