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独家 > 正文

焦裕禄贴心群众:擅长和四类群众交朋友

2014-03-24 06:59 来源:映象网

  兰考县老韩陵村村民演唱豫剧《探水情》怀念焦裕禄

  兰考县老韩陵村村民演唱豫剧《探水情》怀念焦裕禄

  雷中江老人接受记者采访

  雷中江老人接受记者采访

  映象网讯(记者 李婷/文 闫善良/图)3月,兰考。

  春浇的麦子,在明媚的阳光下闪着绿油油的光。麦田间,不时看到或成行或单棵的泡桐树。

  在兰考县城北不远的一块林地里,生长着一棵高达20多米、树冠可荫近百平方米、需三人方可合抱的泡桐树。一年四季总有人前来一睹它的雄姿。

  50年前,这棵焦裕禄亲手栽下的幼苗,如今已长成参天大树,枝繁叶茂,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焦桐”。

  在兰考县83万人民的心目中,它不仅是一棵泡桐树,还是一种精神。“焦桐”扎根在群众的沃土中, 它跟百姓贴得很近,根在百姓中扎得很深。

  整整50年,焦桐与焦裕禄的形象相映衬,已变得不可分割。

  焦书记立下军令状,三年驱走“三害”

  焦裕禄当年带领父老乡亲种下的泡桐,已将根茎深深地扎在兰考的大地上。在兰考县东坝头乡张庄村西边,葱郁的麦地里长着一排排泡桐树,村庄掩映其中。

  很难想象,这里曾是兰考最大的风沙口。当年,方圆数公里沙丘成群,绵延不断,周围几公里都种不成庄稼。

  “好过的正月,难过的二月,面黄肌瘦的三月,见神见鬼的四月。”76岁的雷中江老人口中念叨着“顺口溜”,回忆着那段艰难的岁月。

  1962年冬,兰考县正是遭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最严重的时期。“俺们连饭都吃不上,不得不外出逃荒,火车站里到处都是灾民,大家都等着扒火车去讨饭。”老人回忆起当年在兰考火车站偶遇焦裕禄时的情景:“他一只手拉着我,一只手拍着我的肩膀说,路上注意安全,是俺们的工作没做好,对不住大家……”

  老人情不自禁地做着焦裕禄当年对大家讲话时的手势,不时用黑粗的手擦着眼角的泪水,哽咽地说:“他穿得很朴素,也没官架子,不说也没人认得他,想起那个场面,很难忘。像我们这些人,提起他就要掉泪啊!”

  火车站百姓逃荒的事极大地刺激了焦裕禄,他开始深入兰考,探寻治沙除害的方法。

  “干部不领,水牛掉井。”1962年12月,上任伊始,焦裕撤销劝阻办公室,改成了除三害办公室。他立下军令状:苦战三年驱走三害!

  一年零三个月,他带着技术员跑遍全县149个大队中的120个生产队,行程5000多里,硬是用舌头尝出了一张兰考盐碱地分布图。

  在一次下乡调研时,焦书记看到村民魏铎彬,从地下挖出淤泥,把母亲在沙地中裸露的坟封住。焦裕禄很兴奋,立即带领大家翻淤压沙,栽上树,沙堆慢慢就固定住了。

  这种深翻淤泥封住沙丘的方式,焦裕禄给它起了个好记的名字,叫“贴膏药”, 把种泡桐叫“扎针”。

  当年,焦裕禄带领全县人民,艰苦奋战,勇斗“三害”,外出逃荒的民众又重新返回了家乡。到了1965年,兰考这个豫东历史上最缺粮的县初步实现粮食自给,许多生产队还有了储备粮。

责编:王嘉懿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