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独家 > 正文

徐克俭:辞去所长回村当“村官” 打造“中原孝心村”

2014-07-17 18:34 来源:映象网

  在“空心村”上建房

  “地是大家的,树苗钱我垫,你们投工,我包销,如果一亩地低于3000元纯收入,树苗款我赔。”如何让百姓富起来?徐克俭决定在种植苗木上做文章。

  他动员吸收第一批8户农民栽种苗木,一年后,8户种植苗木的农民获得了丰收。群众开始相信了,苗木种植增至1500亩,人均收入突破7000元大关。

  群众手里有了钱,徐克俭开始规划村里的居住环境。钱从哪里来?徐克俭决定创办村办企业,从村集体流转了130亩土地,建设精品园林,赚来的钱投入村容村貌改造上。他决定就在村址上规划,不额外占用其它土地。但是拆迁却遇到了很大的阻力,有的住了几十年,有的是祖宗几代留下来的家业,一下子拆了,谁都舍不得。

  拆迁协调会上,徐克俭率先签下房屋拆迁协议,并动员自己的大伯、三伯等亲属首批拆迁。徐克俭的母亲听说拆房的消息,哭着说啥也不让扒。徐克俭给母亲擦着泪劝说:“娘,孩儿是支书,咱要不扒,工作就做不下去,咋办?”“孩儿啊,起初娘就不让你回来,你有吃有穿到底图个啥?”徐克俭哭着说:“我回来就想给老少爷儿们办点小事,早晚提起我,说恁孩儿是为群众办实事,就行了。”

  如今,龙湖社区内,宽敞干净的水泥路面,规划排列有序的一排排两层小楼、环绕村寨的观赏河沟,以及被翠绿覆盖的休闲公园、文化娱乐活动广场等已经形成,让人感觉仿佛进入了旅游区。

  打造“中原孝心村”

  “我总在想,到底什么是新农村,是盖多少新房?还是农民有多高的收入?”徐克俭认为,一个真正的新农村应该是有思想、有文化、有环境、有经济支撑、有活力的现代化村庄。

  陈寨村是文帝孝母文化的发源地,孝文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村里敬老孝老的风气非常浓厚。借助这种深厚的孝文化,徐克俭着手规划打造“中原孝心村”。

  他组织村里13位有威望的老人成立陈寨村孝心协会,宣传孝贤文化,调节家庭纠纷;把孝心故事和孝心古训刻在休闲广场上,让乡亲们在休闲的时候慢慢体会;把“家和万事兴,百善孝为先”作为村训,以此教育村民尽孝行孝。同时,一个4层3000平方米的中华孝道文化展馆在陈寨村中建起。

  在平时的家庭纠纷调解中,徐克俭发现,家庭矛盾更多的集中在婆媳之间。婆媳之间和睦了,整个家庭也就和睦了。2010年8月15日,陈寨村举办了首届“孝行天下,铸造孝村——感恩父母洗脚节”活动,46名媳妇给婆婆洗脚的场面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同时,还评出了陈寨村年度十大好媳妇。

  洗脚活动,让多年不说话的婆媳之间的矛盾彻底化解,增进了婆媳感情。至今,陈寨村洗脚节已经成功举办了三届。孝文化的融入,使整个新村呈现出人人敬老、爱老的良好氛围,文明之风使整个新村到处都充满了活力。

  “村里环境美了,空气好了。我打算在生态园区建立一个养老中心,让更多的老人在这里休闲娱乐,安度晚年。”徐克俭告诉记者,目前,这个设想已经列入社区的今年规划中。

责编:王文静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