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现场
石像当时就“躺在”这个土堆里
随后,在张先生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位于龙门高铁站西侧的石像发现地,在荒地上,有一个一个的小土包。张先生介绍,这些都是一些工地挖地基挖出来的一些土,都堆在这里了,而石像,就是在这一个小土包里面发现的。
张先生在现场,开始向记者介绍当时的情况,“当时石像头朝北,脚朝南,正好和小土包一样长。”
至于为何挖土机当时没有发现这个“个头”不算小的石像呢?张先生推测:“一般倒土的时候都是晚上,是不是他们没有发现?”同时,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张先生也推测,是不是有人故意偷偷埋在这里的?
不过,张先生相信这最起码是个古时候的东西,“这么一大块青石雕成一个人物像,雕刻精美,造价估计也不便宜,不会这么轻易扔了吧?”
“把这样一个‘庞然大物’放在家里,也够操心了。”张先生说,他与本报记者取得联系,希望通过媒体的帮助,找文物专家给“掌掌眼”,转交给博物馆。
文物专家
初步认为是古物,仍需进一步研究
昨天下午5时许,记者联系了洛阳市文物局有关工作人员,并将石像的照片发给文物部门的专家,看完照片后,专家表示,希望立刻到现场看看。
下午6时许,记者与张先生取得联系,带领洛阳市文物局、洛阳博物馆等文物系统的专家,再次赶到现场。
“是件古时候的东西没有问题,但具体的年代还需要进一步鉴定。”洛阳博物馆文物保管科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石像面部着地,其面部特征、服饰以及手中所持物品均无法看清,而这些,是为石像断代的基础。
晚上8时许,洛阳博物馆与张先生达成初步协议,将石像运往博物馆保管,随后会将石像放置妥当,并邀请更多专家做进一步研究。
“把石像运到这里,我也更放心,期待明天专家给好好看看。”张先生表示,自己虽然从事建筑工作,但对文物还是挺感兴趣,期待为保护文物贡献一份力。
相关说法
黄土堆或许不是第一“出土地点”
既然这是一件古时文物,为何会出现在距离龙门高铁站不远处的黄土堆中?对此,张先生和文物局的专家们都谈了自己的看法。
“我估计这个石像应该是其他地方挖地基挖出来后,被运到这里了。”张先生推测说,去年此时,这里还是一片平地,而这个石像是在黄土堆中发现的,明显是最近才被运到这里的。
“这是一个古代的‘石翁仲’,是指古代帝王或大臣墓道前的石人像,一般都是成对出现的,不可能单一的一个。”现场的文物专家告诉记者,此外,石像都矗立在地表,这里应该不是出土地点。“石像为何会出现在此,还有待考证。”(记者陈沛段伟朵实习生史玉龙文记者李斐斐摄影)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