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纪委再打三只“老虎” 山西官场进入崩塌状态

2014-08-30 08:16 来源:京华时报

  山西省委委员、副省长任润厚

  32年矿业生涯曾为全国劳模

  任润厚,男,汉族,1957年生,山西省代县人,198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9年参加工作,在职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学位,高级工程师。

  1979.11-1981.09山西西山矿务局杜儿坪矿工人

  1981.09-1985.02山西西山矿务局职工大学学习

  1985.02-1998.09山西西山矿务局办公室秘书、马兰矿副总工程师、马兰矿副矿长、西曲矿矿长、官地矿矿长

  1998.09-2000.06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党委委员、常务副院长

  2000.06-2011.01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董事长、党委副书记、总经理

  2011.06-2014.08山西省副省长

  今年57岁的任润厚,最初只是一名矿工,之后被调至西山矿务局。在西山矿务局工作时,他曾经在3年之内先后3次被派往3个问题较多、困难较大的煤矿工作。由于工作出色,曾被赞为“救火大队长”。任润厚还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任润厚是位有野心的企业家,以其“狼”式思维推动集团扩张。他曾提到,“只有做大做强,才能争得话语权”。在任期间,他曾收购吕梁等周边城市的多个煤矿,4年累计招工6200多人。潞安矿业从2000年到2004年,煤炭产量翻番,销售收入增长3倍,按照任润厚的想法,再过5年要增长10倍。任润厚甚至提出“再造一个潞安”的口号。

  任润厚的经历与6天前被查的山西省委常委陈川平类似,都走“商而优则仕”的路子,陈川平曾是山西太钢的“一把手”。几天内,曾掌管山西两大命脉资源的老总全部被查。

  第5位常委落马为聂春玉继任者

  山西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白云

  白云,女,1960年生,山西五台人。197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6年参加工作,中国人民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毕业,工商管理学硕士学位。

  1976.12-1979.05国防科委廿基地通讯总站卫生队卫生员

  1986.05-1988.06平朔矿区工委干事、团委书记

  1989.01-1993.03共青团朔州市委负责人、共青团朔州市委书记

  1993.03-2003.03团省委副书记、党组副书记、团省委书记

  2003.06-2006.02吕梁地委副书记、吕梁市委副书记

  2006.02-2013.01阳泉市委副书记、市长、市委书记,运城市委书记

  2013.01-2014.08山西省委常委、省委统战部部长

  截至目前,中共山西第十届委员会中,已有5位常委落马。分别为:2月27日,宣布被查的时任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金道铭;6月19日宣布被查的时任省委常委、副省长杜善学;8月23日宣布被查的时任省委常委、秘书长聂春玉,省委常委、太原市委书记陈川平;8月29日宣布被查的山西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白云。

  另外,4月12日,时任中国科协党组书记的申维辰被查,此前,他曾担任山西省委常委。

  值得一提的是,被查的几位高官中,多位有履职吕梁的经历。吕梁为山西的产煤大市,7000万嫁女的煤老板邢利斌的产业控制着吕梁三分之一的煤矿。今年3月,邢利斌被警方带走接受调查。

  杜善学和聂春玉两位落马常委都曾担任过吕梁市委书记。聂春玉任吕梁市委书记时,白云为其副手。白云任职山西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也是步聂春玉的后尘。

  □分析

  山西官场地震或因资源管理漏洞

  继石油系统官场地震后,以煤炭著称的能源大省山西也进入官场崩塌状态。中共第十届山西省委常委共13人中5人相继落马,整个山西8名副省部级以上高官下台。

  悉数山西落马官员的关系盘根错节,相互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最早落马的申维辰曾在山西经营23年,离开山西前其职位山西省委常委、太原市委书记由陈川平接任。陈川平与被查的令政策系同乡,聂春玉在吕梁曾任杜善学的副职,杜离开吕梁后,聂春玉接任其职位。2013年1月,聂春玉再次接任杜善学的职位,任山西省委常委、秘书长一职。白云在吕梁时曾任聂春玉的副职,聂春玉离开统战部部长的职务后,白云接替其职务。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汪玉凯昨天接受京华时报(微博)记者采访时表示,一个省8位省部级高官落马实属罕见,其中两位曾掌管山西命脉资源,多位官员履职煤矿大市吕梁,作为能源大省的山西,官员的落马难与能源脱离关系。

  汪玉凯认为,官员的群体落马背后,暗藏的是煤炭资源方面的权钱交易关系。在重大资源管理方面,山西存在很大的制度、管理方面的漏洞。

  另外,落马官员关系复杂,说明山西的用人体制有很大问题。这些官员“前赴后继”,甚至多位落马官员官至省委常委,说明当地用人审查不严,甚至存在严重的用人失误、用人腐败问题,如果以此为线索进行深究,甚至会牵连出更多的用人问题。

责编:李娅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