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两孩落地一年遇冷 专家称全面两孩是必然方向

2014-10-13 06:58 来源:南方都市报

  “婴儿潮”预期并未出现“全面两孩”会否加快

  “婴儿潮”预期并未出现“全面两孩”会否加快

  “尽管我也想过再生一个女儿,但综合考虑下来,还是不敢再生了”。广州30岁的王小姐符合“单独两孩”政策,夫妻二人都是普通工薪族,目前与公婆同住一套80多平方米的房子,由公婆帮忙照顾3岁的儿子。家庭每月的主要支出除了房贷就是儿子的各种花销。“如果再生一个,休完产假又要重新适应工作,两三年内都不可能全身心投入工作”,除了经济上的压力,她也面临着时间和职业的考虑,她更大的担心是难有时间陪伴和教育好两个孩子,所以最终决定放弃生第二孩。

  类似王小姐这种状况,在单独家庭中为数不少。算完经济账,再算时间成本、精力成本,很多人在是否生“二孩”的问题上,望而却步。

  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由此,严格实施30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迎来一个“历史性的转向”。紧接着的新一轮机构改革中,国家计生委撤并到国家卫生部,成立国家卫生和计生委。

  “单独两孩”政策实施至今已将近一年,全国各地按照新政降生的“二孩宝宝”也越来越多。不过,根据全国多地反馈的数据,与新政出台前的“谨慎”相比,公众对生第二个孩子的反应,却未如预期中的“热烈”。有地方卫计委的官员坦言,提出再生育申请的单独夫妇,比预期的要少很多。

  目前,除西藏、新疆两个本来人口政策就较为宽松的自治区外,其他29个省(区、市)都已依法启动实施了单独两孩政策。按之前官方的预测,全国符合单独两孩政策的夫妇约有1100万对,政策调整后,预计每年多出生约200万人。

  7月10日,据国家卫计委计生基层指导司司长杨文庄透露,截至5月31日,全国提出再生育申请的单独夫妇共有27.16万对,已批准的有24.13万对。也就是说,提出再生育申请的单独夫妇,仅占符合条件的2.5%。单独两孩落地的第一年,明显“遇冷”。

  1

  实际出生人口比申请数量更低?

  今年1月17日,浙江在全国率先实施单独两孩政策。除西藏、新疆外,作为户籍人口第一大省的河南,则于今年5月底最晚放开。

  实施新政的5个月,浙江卫计委公布数据,全省单独夫妇再生育申请受理4.73万例,已审批4.31万例,全省单独夫妇已再生育的2444人,目前在孕年底前出生为1.66万人。预计全年单独夫妇再生育的出生人数为2万左右。

  然而,根据该省“单独两孩”实施前的预测,2014年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后,全省第二孩出生数量前5年分别约为8万、10万、11万、11万、10万人,此后近10年基本稳定在8万人左右。即使剔除部分夫妇年龄较大无法生育,以及浙江约30%符合条件的家庭自愿放弃生育二孩等因素,前5年出生数量总数也应约为35万人。

  也就是说,2万这个数字,只是预期估算的四分之一。

  7月10日,浙江省卫计委副主任王国敬在国家卫计委新闻发布会上坦言,“今年实际出生人口数要比我们预计的少很多。”

  湖北情况类似,该省卫计委主任杨云彦透露,截至5月31日,湖北省统计符合条件的单独两孩家庭62.94万个,申请二孩生育10958人,仅占1.74%,预测可能出现的生育潜能大释放和生育堆积现象都未出现。

  江苏原估计实施单独两孩后,每年出生11万-18万人。不过,从实施5个多月看,江苏有3万多个符合政策的单独家庭申请了二孩生育证,不足当初预计的三分之一。

  根据福建卫计委的统计数据,福建符合单独两孩的夫妇约有12万对,从今年3月31日实施单独两孩至8月底,福建申请单独两孩生育证的夫妇17811对,占符合条件人数的15%。

  安徽省符合单独两孩政策的目标人群有31.75万,调查显示,愿意再生育一孩的育龄夫妇的比例为60 .21%,为19万左右。在政策实施前,安徽预测今年将发放4万至5万张“单独两孩”生育证。不过截至6月底,全省仅发放生育证1.45万张,预计今年只能发放预计数量的六成左右。

  辽宁有育龄“单独家庭”82万左右,其中有生育意向的约为45万。自3月27日实施“单独两孩”生育政策以来至6月30日,全省申请生育“单独两孩”的有7356人,批准7155人,预计将远低于此前测算的每年生育10万人的数量。

  作为直辖市的天津,在今年2月正式实施单独两孩,预计常住人口出生在13.5万左右。截至7月4日,共受理单独两孩生育申请21615例,其中已审批通过20860例,根据数据监测,受理量已呈缓慢下降并逐步趋于平稳。比如天津第一个月受理申请1万多例,第二个月近6000例,但到了第5个月,下降到1350例。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申请了二孩准生证的夫妇都会付诸行动,或是由于生育能力的限制,尚不能实现二孩的愿望,因此实际出生人口可能比申请数量还会低。

责编:王芳菲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