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快讯 > 正文

马航客机破损面小或是被战机发射导弹击落

2014-07-18 14:56 来源:网易军事

马航MH17客机被导弹击落现场图。

马航MH17客机被导弹击落现场图。

马航MH17客机被导弹击落现场图。

马航MH17客机被导弹击落现场图。

  乌克兰客机击落事件

  导语:

  时隔数月以后,马来西亚航空公司再次以空难主角的身份成为世界各大新闻媒体的头条曝光对象。但这一次空难的发生地点和原因都要明确的多:它的客机在乌克兰边境被击落了。

  一.被击落客机的型号背景

  此次在乌克兰靠近俄罗斯边境处被击落是的客机是马来西亚航空公司的M17航班,从欧洲西北部的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飞往东南亚国家马来西亚的首都吉隆坡。执行航班任务的机型和此前失事、至今下落不明的MH370航班相同,都是波音公司的波音777客机。

  波音777客机是波音公司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研制的,飞机定位于跨洋洲际飞行。波音777的基础平台设计上大量采用了上世纪80~90年代出现的新型技术,比如高性能有限元分析、计算机虚拟设计、电传飞行控制系统等。

  尤其是新型大推力发动机的使用,使波音777可以仅用两台发动机就完成以前需要四台发动机才能做到的大燃油装载重量起飞。发动机数量减半以后带来的总重量、总油耗大幅下降,加上飞机气动外形在飞行过程中增加升力减小阻力的大幅度进步,使波音777拥有了极佳的航程性能,烧油少、飞得远。

  当年非常著名的《中国可以说不》一书中,作者对于波音公司用双发设计取代四发设计极其愤怒;指责它为了燃油经济效益不顾乘客死活,声称要终身抵制波音777。虽然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一观点荒谬的令人发笑,但发动机数量减少以后的安全性保障确实一度是很多人共同的担忧。

  仰仗西方先进的航空工业基础和市场竞争体制,波音777采用的几种商业发动机不仅性能优秀,而且可靠性上表现都非常好。其次波音公司在项目总体设计中通过合理的性能余量安排,波音777即使失去一台发动机的动力也能维持很长时间的飞行;在试飞中,最长的单发飞行记录达到了6小时29分钟。这使它在安全性上比传统的四发客机毫不逊色,甚至更佳。

  直到2013年7月以前,波音777都是全球范围内安全性能最好的飞机之一,从未出现过导致过人员伤亡的事故。良好的飞行性能和乘坐舒适性、优异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使它成为了世界各国航空公司青睐的宠儿。

  但似乎一切都毁在了韩国飞行员愚蠢而笨拙的飞行技能上,自从2013年7月6日的旧金山降落事故开始,机毁人亡的事故屡屡降临到波音777头上。2014年3月,马来西亚航空公司的MH370航班失去联系至今,目前只能推断为机毁人亡,残骸散落海底至今未曾找到。坠毁原因不明。而就在几天前,还是马来西亚航空公司的M17航班在乌克兰靠近俄罗斯边境处被击毁,机上接近300名人员全部丧生。

  二.被击落客机的巡航高度和速度

  在现代客机的运营中,安全性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核心问题;因为一旦出现人员伤亡的事故,对于运营公司、乃至于飞机制造公司的经济利益和企业形象都会造成非常沉重的打击。历史上兢兢业业多年,最后被一次灾难性事故直接搞成破产的航空企业绝非个例。

  这种对于安全性的要求直接决定了飞机的巡航高度范围。最首先的一点,飞机必须尽可能在气流平稳安定的环境中飞行。从大气层结构来说,紧挨地面的对流层,而客机的巡航高度设计是要尽量在更高的平流层中完成。

  对流层(Troposphere)这个术语源于希腊语的“旋转、混合”(Tropos ),它非常生动的反应了最底层大气的运动特性。岩石圈与水圈的表面被太阳晒热,而热辐射将下层空气烤热,冷热空气发生垂直运动;又由于地面有海陆之分、昼夜之别以及纬度高低之差,因而不同地区湿度也有差别,这又形成了水平运动。

  冷热交替不仅使空气垂直、水平运动起来形成了复杂多变的风力变化,而且它通过对水汽的形态影响,形成了雨、雪、雹、霜、露、云、雾等一系列天气现象。事实上主要的天气现象和过程都发生在对流层内。

  而在更高的平流层上,气流的对流现象大幅度减弱,晴朗无云,是飞机保持平稳飞行的理想环境。根据地理纬度和季节的不同,平流层的最低高度也有很大变化。在低纬度地区,这个高度达到17~18公里;而在中纬度地区,平流层的底部大概位于10~12公里左右。

  如果说10~12公里确定了客机巡航高度的下限,那么人体对低气压的忍受能力就决定了多数客机巡航高度的上限。7公里高度就足以让绝大多数人在很短时间内丧失从空气中获得氧气的能力,维持意识的时间仅有4~5分钟。而当高度达到15公里时,除非进行加压呼吸,否则即使是呼吸纯氧,人体也会在二十秒以内昏迷。

  由于加压呼吸需要专门的技能训练,因此客机上给乘客预备的只能是普通的纯氧呼吸面具,这决定了客机的巡航高度最好不要超过13公里。万一出现座舱破裂、失去压力的情况,乘客带上面具以后相当于处身在5000米左右的缺氧高度,即所谓的障碍区。

  这种状态下不排除少数体弱、疾病者迅速失去意识甚至死亡,但大多数人仍然能在头痛、眩晕、视力模糊、思考迟钝、记忆能力减退的情况下保有十五分钟以上的意识和基本反应能力。这段时间足以让飞行员驾驶飞机降低高度到8公里以下的安全区域。

  而在速度上,声速对于波音777这类喷气式客机是不可逾越的,即使是采用超临界翼型等先进技术设计,更多的也只是提升飞机的载重性能、降低油耗,速度本身的提升实在是没有什么余地。现代喷气客机的巡航速度一般在M0.84~M0.89之间,再高的话激增的跨声速阻力会严重增加耗油率。

  三.击落客机需要的导弹性能

  除了极少数个例——比如为各国元首改装的专机以外,客机上一般没有对抗导弹袭击的干扰、压制甚至是激光硬杀伤等设备。再加上客机本身既无必要也很难做到隐身,而且飞行机动性差,无论加速、爬升、转弯都很慢,因此对于导弹来说,客机是非常理想的靶子——既容易发现,又容易命中。

  而客机在巡航阶段唯一的依靠就是它超过一万米的飞行高度。要能够确保击落客机、运输机这样的大型目标,对于导弹的战斗部威力还是有着较高的要求。能带着有足够重量弹头飞到12到13公里的高度上,这样的导弹不是人用肉体能扛得动的。因此击落MH17的肯定不是射程只有几公里的肩扛式防空导弹,而只能是由飞机或者机动车辆作为发射平台的型号。

  由于历史原因,乌克兰、乌克兰反政府军、俄罗斯在武器装备体系上都是以继承苏联遗产为主,大家用的型号都差不多。在战斗机挂载的导弹上,乌克兰周边以R73近距离格斗导弹、R27半主动中距导弹为主,俄罗斯还装备了R77主动中距导弹;其中R73和R77导弹的性能都较为优秀,具备攻击战斗机这种高机动小型目标的可靠能力。而R27虽然有制导型航空火箭的谑称,一向表现不佳,但不至于连客机都打不中。

  对于战斗机来说,导弹的发射操作可以由飞行员独立完成。而且乌克兰、俄罗斯的绝大部分苏27、米格29战斗机都机龄陈旧、设备严重落后;比如其火控雷达主搜索模式是不具备测距能力的速度搜索模式,而且雷达的天线俯仰角度必须手动调节;飞行员必须在目标距离模糊的情况下,根据速度自行判断其接近程度。在目标信息较为模糊的情况下,如果说飞行员误判了目标性质而是轻率开火,没有进行目视确认就把MH17当成军事目标打了下来也并非不可能。

  而在地面由车载平台发射的中远程地对空导弹中,乌克兰和俄罗斯都装备了S300、BUK等型号的导弹。这类导弹的编制组成比较复杂,要由多种分担不同功能的车辆才能组成一个有效的战斗系统,比如指挥车、雷达车、导弹装填发射车等;而根据分工不同,这类系统从士兵到指挥官在内需要数人、十数人进行复杂精密的配合才能完成全部操作。实际上这类地空导弹系统的使用对于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非常高。如果训练水平不够的话,哪怕是客机也很难打下来——实际上能够打下万米以上目标的防空部队,其训练水平在哪国都不能算很弱。

  四.乌克兰冲突各方争相推卸责任

  一如既往,在客机坠毁的新闻曝光以后,当事各方都开始推卸责任、指责对方。乌克兰政府和媒体一方面强调俄罗斯空军的苏27跨境突入顿涅茨克地区上空,击落了乌克兰政府军的苏25攻击机,影射可能是俄罗斯空军击落了客机。

  而俄罗斯方面自然坚决否认相关指控,此外普京还进一步声称如果不是乌克兰当局在东部重启战事,这起空难不会发生。俄媒体甚至还抛出消息,说普京专机在相近时间内曾经由同一航线飞过,暗示事件是由乌克兰政府试图击落普京专机引起。

  除了俄罗斯以外,乌克兰最直接的指控对象还是反政府军,并抛出了一系列证据。首先是所谓Facebook上反政府军首领对外宣示战功的截图,声称他们击落了一架运输机;紧接着又放出来一段据说是乌克兰反政府军与俄罗斯军官的通话,其内容直指行动是在俄罗斯军方授意下完成的,而残骸检查的结果是客机。

  这些证据恐怕未必有多高的可靠性。首先是这种网页的截图无论是使用PS之类的工具,还是自己复制编辑一个Facebook页面文件进行伪造,在技术难度上都低的令人发指,很多懂得图像编辑和网页编程技术的网民自己都可以做到,何况是一国情报机关。所谓的通话录音也不过配音者的游戏罢了。而乌克兰反政府军除了否认自己击落了客机外,同样也声称是乌克兰击落了客机。

  实际上乌克兰反政府军操纵导弹把客机打下来的可能性要更小一些。首先是地空导弹系统对人员素质要求太高,反政府军很难凑齐一个完整、而且配合良好的队伍执行任务;在乌克兰境内明确拥有这种能力的实际上只有乌克兰政府军。

  其次在顿涅茨克地区上空,一直是俄罗斯军队占据着制空权优势;反政府军虽然亲俄罗斯也得到了俄空军的支援,但这种配合不可能达到非常高的地步。俄空军的行动安排详细、实时通知给反政府军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反政府军贸然使用中远程地空导弹,误伤的风险很高。实际上就在近年,北约在军事行动中都未能避免类似事故,造成过严重的损失。

  真正在该地区有着强烈防空需求的实际上是乌克兰政府军。尤其是在此前正好乌克兰政府军的苏25攻击机被俄罗斯的苏27击落,但乌克兰政府又无力、或者不敢与俄罗斯进行制空权争夺。在只能进行地面防空的情况下,乌克兰政府军因为急于报复等心态轻率开火打下客机的可能性是很高的。

  五.空难的影响

  世界上很多重大的政治事件总是偶然与必然共存的。在事件发生的时候也许是偶然,但随后各方借助契机竞相施加自己的影响力、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引导形势的走向则是必然。此次MH17事件也是如此,究竟是谁击落了这架客机其实是次要的问题,关键的问题是它会对乌克兰局势、以至于整个世界发生什么样的影响。

  从受害方来说,该机上近300名乘客中,有108名乘客是前往墨尔本参加国际艾滋病大会的专业人士,其中包括了很多顶级科学家;这在很长时间内对相关科学领域的发展都是非常沉重的打击。

  而马来西亚航空公司本来就已经非常糟糕的形象只会更加恶劣。在明知道该地区是交战区域,而且此前就在其上空出现过空战、并击落飞机以后,仍然在规划航班航线时通过该地区;这种风险意识水平的低下并不能完全归结于马航的愚蠢,更多是它不愿承担经济损失而选择性忽视风险的做法引起的。

  事实上澳大利亚航空公司、韩国航空公司等很多航空公司早在数月以前就选择了避开乌克兰空域,以彻底消除风险。这次MH17事件作为一个极其重大的教训,会在相当长时间内成为世界范围内各大航空公司在规划跨国远程飞行时必须参考的案例。以后的航班在航线规划时,对于政治、军事局势风险的考量和评估将会比现在要重视的多。

  对于欧美等各方势力来说,这次事件是一个非常好的政治干预借口。而亲西方、又一直无法顺利消灭反政府军,收回独立地区的乌克兰来说,将这次客机坠毁事件影响扩大化、抓住话语权同样能获得最大的政治利益。

  白宫已经发表声明,要求乌克兰“立即停火”,以确保对在其东部地区坠毁的马航MH17客机展开调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也要求就马来西亚波音客机在乌克兰东部坠毁事件进行国际调查。甚至就连马来西亚,其总理纳吉布也发出声明要求目前任何人都不应该接触飞机残骸——当然谁也不会听他的。

  目前乌克兰反政府军已经同意“出于人道”因素而暂时停火,他们成立的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政府也表示将成立协调调查指挥部,以与相应国际组织、遇难者家属进行协调工作。而可以肯定的是,此次事件下一阶段各方角力的焦点就在于黑匣子解读、收集导弹弹片等各种故事原因的调查上。

  无论是乌克兰、欧洲、美国,俄罗斯,都会调查过程中竭力占据话语权,使事故调查报告的最终内容按自己的政治利益需要进行编写,将事故责任指向敌对的一方。而事实本身的真相早已不再重要,就算被查出来最终也会淹没在各种彼此矛盾的结论之中;说穿了,此时参与乌克兰冲突中局势各方真正关心的,只是借用一切机会在政治和军事上打击对手。

  结语:

  无论是个人和一般的商业组织,都不可能具备控制、结束一次局部军事冲突乃至于局部战争的能力,有时候连预知它的到来都做不到。但是当这样的局面出现以后,尽可能远离危险区域是保证安全的第一原则。虽然马航这次是以受害者的身份出现,但它毫无风险意识的航班规划为灾难的形成提供了基础条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责编:任治丞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