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快讯 > 正文

乐山乐水 各美其美——中国智慧昭示亚太未来

2014-11-13 09:29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1月12日电 天地澄澈,山水明朗。11日下午,世界把目光投向北京怀柔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

  在这里,亚太经合组织(APEC)21个成员决心共同构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打造发展创新、增长联动、利益融合的开放型亚太经济格局,为亚太地区长远发展和共同繁荣勾画新愿景、指引新方向、注入新动力--习近平主席的讲话,宣示了APEC北京会议取得多项务实成果,达成多项重要共识。

  天时、地利、人和,这次会议,堪称近代以来中国举办的最有影响力的一次主场外交,势必对亚太乃至整个世界都产生深远影响。

  面对亚太的浩瀚大洋与巍巍群山,中国领导人从中国传统哲思中汲取智慧,运用山水文化的辩证之法,求同存异,凝聚共识,为“和而不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等东方智慧赋予新的内涵,用中国智慧昭示亚太未来,共铸亚太辉煌。

  和而不同,历久弥新的中国智慧

  11日下午会议结束时,正碰上阳光穿透云层,秋色顿增暖意。这是一个“阳光句号”。

  这是一次秋实累累的会议:21个经济体伙伴到齐,实现了APEC会议近年来少有的大团圆;会议批准了亚太经合组织推动实现亚太自由贸易区路线图,宣告亚太自贸区进程正式启动。除此之外,中韩自贸谈判成功;中美双方就互为对方商务、旅游和留学人员颁发长期多次签证达成共识;中日就处理和改善中日关系达成四点原则共识,中日领导人实现两年半来的首次会晤……

  丰硕成果,来之不易。亚太局势错综复杂,诉求多种多样,如何建立相互沟通机制,有效管控分歧,逐步通过政治努力增进亚太团结,考验着中国领导人智慧。

  中国是文明古国,当代中国人的思维与为人处世、治国理政,都浸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决定了中国坚定不移地秉持和平发展的理念。无论是涉及主权的边界问题,还是错综复杂的历史问题,中国都始终坚持“以和为贵”,以谈判对话解决问题、化解分歧。这种坚守不仅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之中,更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谐共赢的理念。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所教授、中华日本学会理事周永生说,着眼于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亚太地区和平、稳定、发展大局,中国领导人同日本首相进行了会见。此次“破冰”,彰显了中国领导人的大格局与大智慧,“中日双方这次能够达成四点共识,非常重要,直接规定了中日两国关系的大方向、未来的走势,以及用和平的方式解决相互分歧、摩擦。”

  “中国文化的核心词汇有哪些?我想最具有代表性的应该是‘和’的概念。”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国际关系研究室副主任赵磊教授说,中国人崇尚“三和主义”,就是和平、和睦、和谐——和平,是指国家之间管控矛盾,不会发生战争;和睦,强调国与国、人与人之间关系亲近;和谐,则侧重人与自然的关系调和顺达。

  “这三个层次都是中国“和文化”的内涵,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和而不同。”赵磊说。

  “和而不同”,展现出中国领导人对于当前国际秩序和国际关系形态的深刻理解。志同道合,是伙伴;求同存异,也是伙伴——习近平主席9日在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这么说。作为一个矢志和平发展、谋求互利共赢的泱泱大国,面对处于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利益诉求的亚太经济体,中国不会采用“非友即敌”这种思维方式,而是秉持接纳差异、营造共识、力求共赢,致力于与亚太伙伴共同创造和实现亚太梦想。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李永成说,在国际关系学界,“文明冲突论”曾经名噪一时,影响较大,但中国看重“和而不同”、求同存异,为处理国际关系贡献了东方智慧,已成为我们处理大国关系中至关重要的原则。实践证明,非常有效。

  “和而不同”,是生命力历久弥新的中国智慧。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楼宇烈认为,当前中国领导人提出“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正可看做中国传统文化智慧的一种沿承。它强调融合,而不是互斥。它倡导诚信,处理国际关系时掌握分寸,不采用绝对化的思维方式。

责编:王文静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