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评论 > 正文

跳出中产群体性焦虑来审视社会焦虑

2012-03-14 09:44 来源:千龙网

  近日,一则“北京上班族月收入7500元没有安全感”的消息引发热议。全国人大代表、西南财经大学教授易敏利称,中等收入群体是成熟社会的中坚力量,现在却陷入了群体性焦虑。易敏利称,高昂的生活成本扼杀了城市工薪阶层的财富积累能力,制约了中等收入群体的增长。(3月13日《北京晨报》)

  代表委员认为,“北京上班族月收入7500元没有安全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境况和心态,对此,该如何认识?在笔者看来,中等收入者陷入群体性焦虑是当下的一种重要社会表情,不同人士可以有不同的解读,但站在社会表情的立场上审视之,可以给我们带来诸多启示。

  根据北京师范大学对北京、上海等四大城市的调查,已经有7成白领成为过劳模。平均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基本没有休息日,睡眠不足、三餐不定……他们的工作强度可能比“劳模”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此一来,怎能不关注中等收入者的焦虑?如果说中等收入者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其关键并不是那些或高或低的收入数字,而是拥有一种具有前景、稳定且能实现自我价值的生活。但是,中等收入者陷入群体性焦虑表明,他们的焦虑在于对社会可预期和自身发展可预期的不确定性上,对自身命运的无法把握上。

  之所以出现“中等收入者群体性焦虑”,在于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是要命的,但他们面临的道路非常狭窄:要么努力进入高收入群体,要么往下走,返贫为低收入群体。因为对于中等收入者来说,高房价、看病贵等因素透支的不仅仅是今后几十年的收入,还有再教育或者投资或者创业的机会,也透支了往上发展的路径。

  而之所以认为这种群体性焦虑是社会表情,在于焦虑不再单一地属于某个群体、某个个体,而是呈现出普遍性和累积性的状态。普遍的焦虑感,已成为一种社会心态,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不过,应明确,社会焦虑的根源在于人们对社会身份、社会环境、社会预期缺乏一种安全感和预期感,这也可以从住房焦虑、医疗焦虑、公益焦虑、拥度焦虑等方面加以条分缕析。

  不过,应认识到,焦虑不可怕,并不是我国民众所独有的,经济学家刘易斯指出,“置身于市场经济中的民众无人能预测社会制度中的各种动力,以及伴随的经济危机、通货膨胀等,总是惶惶不可终日”。也就是说,这种现象在国外也出现过,正因为如此,强化人们对社会的安全感和归属感是消解个会焦虑、满足个体诉求的关键所在。而这就要尽可能地降低尽可能地降低社会成员所面临的风险因素,减少其正常生存与发展的后顾之忧。否则,就意味着焦虑成了一种社会表情。

  现在似乎已经进入“全民焦虑”的时代。而我国民众的焦虑既与社会转型有关,但更多的是与公平、安全、社会流动机会匮乏、社会结构失衡有关,恰恰是后一种因素催生了“全民焦虑”这一社会表情。应明确,如果不采取有力的措施,社会就只能在焦虑状态下前行,而这种状态下的前行,注定是病态的。因此,如何破解“中等收入者陷入群体性焦虑”就关乎如何防止焦虑成为社会表情的大问题。

  附着在“中等收入者群体性焦虑”身上的社会表情值得重视,而跳出“中等收入者群体性焦虑”审视社会焦虑,同样是一种必须。

责编:安文靖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