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评论 > 正文

农民老龄化 农业副业化现象着实堪忧

2012-03-14 15:35 来源:宁波日报

  农民老龄化,农业副业化现象堪忧

  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2011年我国外出农民工总数突破2.5亿,全国有4000万留守老人。农村出现了农民老龄化,农业副业化的现象。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们表示出深深的忧虑,认为这一现象将对我国粮食安全构成挑战。(3月7日新华社电)

  为什么农村成了“703861”(意指老人、妇女、儿童)部队的主战场,青壮年农民则把种田看作“副业”。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种田效益差、收入低。袁隆平委员说:“根据湖南省物价局的调查统计,2011年农民种一亩水稻收益仅有116.6元,除去国家109.1元的粮食补贴,农民每亩纯收益只有7.5元。”袁隆平的说法得到吉林农民代表周庭富的认同:“种一亩水稻的收入,还不如普通瓦工三天赚得多。”如此低下的收益,叫农民如何安得下心扑在农田上?

  农村稳、社会稳,粮食安、国家安。解决吃饭问题历来是第一件大事。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连续5年超过一万亿斤,但决不意味着就可以高枕无忧。倘若农民老龄化问题不解决,现代化农业就无从谈起;农业副业化继续存在,粮食安全就始终是隐患。

  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已经说了多年,若能实现城乡同酬,相信就会有许多农民安心农村,投身农业。说实话,谁愿意在城乡收入相等的情况下,背井离乡去做城市的打工仔。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同酬,让从事农业者有利可图、有钱可赚,政府部门责无旁贷。一方面,要继续鼓励、支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和城市中来,解决一碗饭众多农民分着吃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农村农业的投入,发展现代农业,实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高产业化、组织化程度,使农业真正成为高效益的产业。从而留住一部分农民扎根农村,安心农业。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曾为城市、为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现在是城市回报农村,反哺农业的时候了。网易CEO丁磊,在农村找地养猪;武钢集团投入巨资从事高效益农业、生态农业……希望有更多的人紧紧跟上,为农村、农业注入新的活力,实现城乡的相互交流、相互融合。

  解决农村老龄化、农业副业化问题,最关键的是要有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的新型农民。来自浙江江山农村的女大学生林项霞,曾经是城市的白领。2010年夏,她返回农村种田,帮助种粮大户的爸爸完善承包田管理,引进优质品种,直销农产品,效益接近翻番,老父亲的脸上笑开了花。充分显示了现代新型农民的优势所在(2月21日《浙江日报》)。随着党和国家对“三农”的日益重视和关注,随着农村环境不断改善,农业效益不断增加,相信一定会有更多的张项霞、李项霞来到农村,投身农业。

责编:安文靖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