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评论 > 正文

郭立场:“减负”为何总会“减而复增”

2012-09-06 07:46 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据新华社报道,浙江“铁腕”治理初中小学过重课业负担已有两年。然而,这一项为孩子长远发展计的教育改革,不仅地方不爱、学校喊“难”,还遭一些家长质问:“为什么不让孩子补课?”教育部门也意识到“减负”“难以持续”的窘境,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没有根本改观,原来的问题还是普遍存在。为了进优质民办学校、为了初一分进快班、为了中考取得好成绩,浙江的中小学生仍轻松不起来。

  浙江推行史上最严格的初中小学教育“减负令”,始自2010年8月。和从前发发文件、喊喊口号相比,这次改革除了明确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利用寒暑假、双休日、课余时间补课外,对开设课程时间、作业量、考试量、休息和锻炼时间都做出了非常细致的规定。然而,即便如此,在应试教育还没有改变的大环境下,“减负”显得颇为脆弱,学生负担依然未能摆脱“减而复增”、“边减边增”的怪圈。不少学校和地方官员的观念依旧被功利思想所主导,不少校长有着“我减负,人家不减负,我就吃亏”的心态。此外,在上升通道有限的情形下,“减负”得不到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校内减负,校外增压”的现象同样令人深思。

  作为对应试教育的反对,素质教育成为纠偏的良方。然而,现实绝非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转化那么简单。换言之,教育的问题既是学校自身的问题,也是教育系统的问题,更是社会的问题。纠正乃至消除由来已久的应试教育倾向,避免“减负令”沦为虚设,需要改观当前应试化的升学模式,关键是要改变过于功利化的教育方式和教育评价体系,改变“考试定终身”的考试制度。

  在任何社会中,教育的最终价值都不是为了培养考试能力强、考试分数高的人,而是造就适应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的人。1936年爱因斯坦在纽约州立大学举行的“美国高等教育30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稿,便是以《培养独立工作和独立思考的人》为题,阐释了他所理解的理想的“人”:第一,具备独立工作与独立思考的能力;第二,把为社会服务看作人生的最高目标。在功利主义高度张扬的时代,如何培养理想的“人”,依然是任重而道远。(郭立场)

责编:安文靖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