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评论 > 正文

只有官员勤劳作为 才能摆脱“作秀”嫌疑

2012-10-25 09:03 来源:新华网

  据媒体报道,湖南省粮食局局长夏文星“世界粮食日”当日带头参加24小时饥饿的体验活动,被一些网友指为“作秀”。无独有偶,不久前宁波市海曙区区长吴胜武在微博上征人拼车,也引发议论纷纷。尽管前者声称“体验活动并不在于一天能节约多少粮食,在于一种警示”,后者表示“就是想节约资源、低碳出行”,但很多网友似乎并不买账。

  在不少人看来,一些政府官员习惯了专车出入、前呼后拥,粮食局长山珍海味、吃香喝辣,似乎是见怪不怪。于是,公安厅副厅长微博邀农民工吃饭被说成“作秀”,副市长骑自行车送女儿上学也是“作秀”,机关公务员走上街头,开展擦鞋等形式多样的便民利民志愿服务也被贴上“作秀”的标签。

  近年来,社会舆论对官员“作秀”的质疑和批评日渐增多,对于一些干部的“出位”表现,舆论往往表示不屑,公众也将“作秀”一词视作“忽悠”、“作假”的同义词。一项调查显示,对当前官场的各种“政治秀”,56.6%的受调查者选择“痛恨”,41.7%的受调查者选择了“反感”,只有不到2%的受调查者选择正面和中性评价。

  透视公众对官员“作秀”质疑,主要源于公众对官员一贯的谨言慎行、循规蹈距形象的颠覆。而让公众对“作秀”官员产生不满情绪,主要是“作秀”的官员中,不乏“台上一套、台下一套”的“双面人”,也有个别官员为了一己私利,喜欢搞“即兴表演”,加剧了社会和公众的不信任感。

  对官员“作秀”现象应做理性的思考。现实生活中,官员要面对群众做工作,和群众打交道,形象展示是不可避免的。不可否认,“作秀”官员中,沽名钓誉者有之,花拳绣腿者有之,“表达当时感情”的临时“客串”者也有之,“作秀”确实被个别官员当作一种“化妆术”。但也应当看到,更多的官员是在通过自己的行为,或展示自己廉洁、亲民的政治理念,或以此作为彰显决策、展示姿态、表达情感的方式。只要“秀”的方式得当,不仅会消除官员与公众隔阂,而且有利于改善和促进政府与社会的良性互动。

  当然,官员“作秀”更需“作为”。对于表明对民众的重视,渴望和民众沟通以更好为民众服务的意愿的“作秀”,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其终极目的体现在立足本职工作,更好执政、为民服务的“作为”上。

  这就要求“作秀”官员必须解决好三个问题。首先,因何而“秀”?是传递政府意志,彰显施政纲领等信息,还是为自己捞取政治资本?其次,究竟会“秀”出了什么?是政绩秀、清廉秀还是承诺秀、微博秀?再次,是自己的真情流露、一贯追求,还是故作姿态、纯粹为了赶时髦?解决好这些问题,“作秀”官员再通过各种途径,接近社会底层,倾听基层民众声音与诉求,替他们排忧解难,并成为一种常态,“作秀”才能更有“作为”。(黄兴华)

责编:王涛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