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评论 > 正文

“师德”不合格“一票否决”该怎么投票

2012-11-16 08:46 来源:新闻晨报

  据新华社报道,为了促进师德师风建设,浙江省在听取民意后决定在中小学、幼儿园建立学生、家长、社会三位一体的师德评价体系。教师是否认真教学、体罚或歧视学生、是否进行有偿家教或补课等师德情况,都将归入其本人档案,不合格者“一票否决”。

  如此全方位地建立师德评价体系,恐怕浙江的步子是走在比较前面的,从该省教育厅日前正式下发《关于建立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师德师风检查制度的通知》可以看到,该省将在每学期第二个月对中小学和幼儿园进行师德师风专项检查。同时,师德师风表现将作为教师资格认定、业绩考核、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的首要内容进入档案。由此可见,这会使当地的师德师风建设形成一种常态化的机制,只要能落到实处,相信会对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所裨益。

  出台相关的检查措施,很大程度上与不久前发生的温岭幼儿园虐童事件有关,这已得到浙江省教育厅有关人士的承认。社会舆论形成的压力,固然是形成这些措施的直接原因,而师德师风建设中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却已是当前全社会不容回避的问题。在温岭幼儿园虐童事件之前,各地类似情况亦多有见诸报端,往往在引发议论之后归于沉寂,改观不多。社会上对教师队伍存在的一些看法,往往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教学目的功利化,比如有偿家教、利用教辅赚取外快、收受学生家长礼品等等,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潜规则,这无疑与教书育人的目标背道而驰,这样的教师以身示范,难免会令学生产生价值观的偏移;二是教育手段单一化,往往以体罚学生或变相体罚等形式为主,虽然这些教师可能出于 “恨铁不成钢”的原因而对学生采取语言或身体上的侵犯行为,但这毕竟会对孩子们的人格塑造形成不利影响。

  教师这一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一直以来被赋予崇高的道德使命,从所谓“灵魂工程师”的称呼便可见一斑。因此,人们往往对教师这一行业充满积极期待,希望其从业者本身拥有高于社会普遍道德水平的素质,能放心地将自己的孩子托付给教师。尽管社会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但这种美好愿望至今仍然存在。事实上,教师行业也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自省,多年来我国教育界一直强调师德师风建设,努力抵御种种世俗功利思想的渗透,试图不辜负全社会对“教师”二字所抱有的期望。但需要看到的是,在现代社会,教师首先是一份职业,从业者在完成教书育人这一目标的同时,也会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这一点又常常因人而异——有的人看重“桃李满天下”,有的人要成为行业翘楚,有的人则仅仅将其视作谋生之道。因此,在教师队伍中进行师德师风建设,势必需要首先正视这些迥然相异的从业理念。

  可以肯定的是,将师德师风建设形成一个完备体系,并纳入职业考核的范畴之中,是提升教师职业内涵的一种必然要求,有利于形成职业规范的标杆,从而起到提升教育质量的作用。这里面,有些内容可以实现量化考核并听取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的意见,比如是否收受礼品、有没有推销额外教辅等等,而有些内容却较难确立明晰的标准与判断依据。比如“是否认真教学”,这可能更关乎教师的个人风格与授课思路,很难用具体标尺来衡量,若仅以学生成绩来看,那么填鸭式的教学也能收到效果,但肯定谈不上是“认真教学”;若教师上课生动有趣,天马行空,肯定会受学生欢迎,可一旦脱离教学目标,想必又会在考试中落了下风。同样,还有对于体罚这一老话题,有些行为往往处于两可之间,产生分歧在所难免,就拿批评学生来说,话讲到什么程度才能既收到教育效果又不让学生自尊受伤,恐怕也是要视教育内容与教育对象而区别对待的。

  在评议教师职业时,专业素养与道德标准往往交织在一起,若将两者混为一谈,很可能会令从业者无所适从,在教育学生时难以拿捏分寸,这显然不利于实现教育的本来目的。因此,要让“师德”这一票起作用,还是有必要从其职业特征出发,厘清专业要求与道德标准的关系,明确教师的“权利边界”。 (郁潇亮)

责编:安文靖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