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评论 > 正文

堵塞民意的“社会影响”更加“恶劣”

2012-11-24 10:43 来源:大众网-齐鲁晚报

  一件事“社会影响”好坏,要看是以谁为中心来判断。在当地官员看来,把问题压住“影响”就好;在村民看来,征地补偿公平才是好的“影响”。在利益越来越复杂的背景下,从管控思维出发去堵塞民意,其“社会影响”可能更“恶劣”。

  在云南彝良地震期间,当地几名村民跪访视察途中的温家宝总理反映征地问题,11月19日,彝良县公安局以“致使警车及温总理一行的车队等30余辆车不能正常通行,交通堵塞20余分钟,造成严重的政治影响和恶劣社会影响”为由,对四位村民做出了行政拘留7天的处罚决定。

  对上访村民做出行政拘留处罚,显然是在堵塞民意,这种做法和十八大报告强调的保障公民的知情权、表达权等权利不相符。以“影响”论罪,也有失偏颇,一件事“社会影响”好坏,要看是以谁为中心来判断。在当地官员看来,把问题压住“影响”就好;在村民看来,征地补偿公平才是好的“影响”。

  几位村民道旁下跪,无非就是想反映关乎切身利益的问题,面对跪访的村民,解决问题才是当地政府的首要任务。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跪是最大的礼节,当地政府也应该用最大的诚意来对待村民的利益诉求。一方面,了解下跪村民的情况,解决村民反映的征地补偿中的问题;另一方面,如果反映问题属实,当地政府也要吸取教训,在日后的工作中认真倾听民意,政策执行尽量做到公正公平。事实证明,把跪访村民行政拘留只能造成当地政府在舆论上的被动,不太可能带来任何正面的影响。当地政府只有直面矛盾,化解矛盾,积极解决村民反映的问题,才能把影响转向好的一面。

  相反,“秋后算账”是用权力堵塞民意,必将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彝良公安局做出行政拘留决定的理由很牵强,目的很像“教训”跪访的村民。所谓“严重的政治影响”,极有可能只是个别官员对自己仕途的担忧。当地政府应该看到,彝良下跪事件本身,就是长期忽视民意积累起来的,单纯的封堵于事无补,一旦民怨积累发生质变,很可能出现更严重的后果,带来不可收拾的结局。这样的教训不可谓不多,仅在2012年,就在四川什邡、江苏启东、浙江宁波等地爆发了多起群体性事件,都和地方政府在决策中堵塞民意有一定的关系。

  这种对民意表达的“严控”,实际上源于某些地方官员的不自信。当前的中国处于矛盾多发的时期,地方官员需要直面矛盾的勇气和智慧。行拘上访村民反映的是普遍存在于少数官员中的惯性思维,似乎只要防止本地的问题向外传播就万事大吉,截访、删帖等都是出于这样的心理。事实上,社会转型中的矛盾是无法回避的,工作中难免会出这样那样的问题,只要地方官员在行使权力时严守法律,并给民意表达提供畅通的渠道,就有可能尽量避免产生矛盾,就是出现了矛盾,也不至于激化到无法收拾的地步。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当前利益关系协调的难度大,一些地方官员堵塞民意的做法,让人怀疑其中可能暗藏某种“猫腻”,这本身就是对政府公信力的损害。

  也许很多利益关系无法在短时间内都协调得那么完美,但无论如何堵塞民意的行为不可取。不管处理具体工作的难度有多大,都应该看到,随着公民文化水平的提高,参与社会管理的能力不断增强,尤其是在利益越来越复杂的背景下,从管控思维出发去堵塞民意,其“社会影响”可能更“恶劣”。(评论员 娄士强)

责编:李娅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