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评论 > 正文

舒圣祥:要为国企正名出书不如吐钱

2013-01-17 07:34 来源:大河网—河南商报

  在《国企传奇》出版座谈会上,国务院国资委相关负责人说,当前国企发展环境不尽如人意,还没有搭建起与公众沟通的有效平台,并且存在极少数别有用心的人丑化、妖魔化国企。出书目的是要正面回应妖魔化国企的不良风潮,向社会展示国企阳光的一面,还国企真实面貌。(详见17日《河南商报》A21版)

  “极少数别有用心的人”,《人民日报》评选公众最讨厌的官话套话,其实这个最应该入选。国企的社会美誉度不高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但不能将人们对于国企的种种不满,简单归因于“极少数别有用心的人丑化、妖魔化”以及“大多数人对国企的不了解”。出书可以让人们更了解国企,但仅凭此正名,显然远远不够。

  就在同一天,又有媒体报道说,央企高管高薪“金饭碗”,很多时候被当成安排中央及省市年龄偏大、提拔无望官员的肥缺,“当不了省长就给你个行长,当不了大部长送你个董事长”。不知道这是否也算对国企的“丑化、妖魔化”,但谁又能说这不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的确,公众对于国企的印象好坏,一些是基于媒体的报道,比如高管高薪,比如行政化官僚化;但同样也有很多是基于自身的体验,比如动辄依靠垄断地位涨价,比如国企分红向来寥寥可数……

  “为了国计民生”的垄断理由是否继续成立、民企500强利润总额不抵两国企是否正常,这些问题尽管重要但毕竟与生活较远,我们可以暂且不管。但是,国企暴利程度与民众生活负担成正比,国企收入待遇与普通工薪阶层差距甚远,国企巨额利润与国民福利几乎毫无关系,诸如此类,却是公众不得不管的。不知道《国企传奇》是否回答了这个公众最为关心的问题:国企究竟是谁的国企?如果国企仍旧是全民的国企,为何好处全被国企高管和内部人士得了?“全民股东”除了以消费者的身份为国企贡献利润外,对国企究竟还有什么权利可以行使?

  数据显示,2008年、2009年、2010年国企上缴的红利分别为547.8亿元、873.6亿元、440亿元。而且,这些红利绝大部分都用在了国企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创新、重组补助等方面,在2007年、2008年两年,国企红利调入公共财政预算,用于社会保障等民生的支出只有10亿元。而2008年,中央财政光是给“石化双雄”的补贴就分别有503亿元和157亿元。反观国外,美国、法国、德国、英国等国家的国企红利均通过财政预算体系上缴国库,其中很多更是对公有资产的收益进行直接分红,比如美国阿拉斯加州政府利用该州的石油资源收入,从1982年起坚持每年给每个公民分红。

  试问,我们的国企如果也能拿出更多利润来给“全民股东”分红,而不是内部消化为高管薪酬和员工福利,公众对国企还会有那么大的怨气吗?所以说,要想给国企正名,最该做的事情不是出书,而应该是吐出更多利润来,让“全民股东”都能因此受益!(舒圣祥)

责编:安文靖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