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评论 > 正文

诚信自选商店是互信互惠的社会交换

2013-03-07 09:00 来源:北京青年报

  没有收银员,没有摄像头,商品上面标有价格,顾客自己挑选商品后,将钱投入收银台的盒子中。这样的“无人商店”,你见过没?近日,微博网友发帖称,湖南长沙市五凌路上有家卖日用商品的诚信自选商店,该店无人看管,由顾客自选自付。据店主介绍,至今还没遇到小偷。

  在社会流动迅速、社会成员异质性强的陌生人社会,人们正陷入诚信的“公地悲剧”。当人们的活动脱离了原有熟悉的社区,处于陌生的环境之中时更加容易失范。究其原因,在信息沟通缺失的情形下,人们无法预期彼此行为,再加上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有力的惩戒,当自我约束力和外部控制力同时下降,人们的行为具有更大的随意性,社会信任也被一点一点切割。

  不论是河南郑州的“无人售馍”,还是贵州贵阳的“无人报摊”,抑或是湖南长沙的“诚信商店”,在诚信饥渴的背景下,每一个诚信样本的新鲜出炉,都会引发公众的围观和追捧。那么,作为一种互信互惠的社会交换模式,诚信商店是如何生根发芽的呢?

  为了方便照顾小孩,店主起初聘请了一名店员帮忙,工作强度很大。为了减少人力成本,店主转换了经营模式,辞退了店员,改为顾客“自选自付”,无人看管经营。一方面,店主每天都会在收银台的盒子里放上100元零钱,方便顾客交易;另一方面,她将手机号码张贴在店内,顾客可以随时拨打咨询。

  著名社会学家布鲁默认为,社会是人际间符号互动的结果,人类社会的典型特征就是符号互动。换言之,信任不是一个单向的静态概念,而是一个双向的互动过程。店主通过“自选自付”的方式向素不相识的顾客传递出“信任”的符号,顾客往往也心领神会,投桃报李,以实际行动呵护难能可贵的信任。

  然而,在人的不确定性逐渐取代自然风险占据主导的现代社会,基于先例的“惯性联想”,基于成见的“恶意的揣测”,同样给了我们保持谨小慎微的理由。店主声称,自己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店内大部分商品的价格都在10元左右,价格贵的商品摆放得较少。出乎意料的是,无人看管商店营业了近4个月,没有小偷光顾过。

  当许多人对诚信缺失还停留于唠叨和抱怨的时候,一些普通人却在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着“恪守诚信”的人生品格。诚信作为一种稀缺的社会资源,具有可积累性。从这个意义上说,诚信自选商店的店主与顾客用亲力而行的良性互动呵护诚信,既为道德增温,也为公共生活添彩。杨朝清(湖北 学生)

责编:周艳博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