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评论 > 正文

污染企业成衣食父母缘于权力的通病

2013-04-17 08:54 来源:北京青年报

  “县环保局目前有157人,其中行政编制11人,财政全供事业编制24人,剩下的133人均为自收自支人员。他们吃什么?只能吃‘排污费’。”河南一位县环保局长透露。“污染企业咋成了我们的衣食来源,我们该保护环境呢,还是保护污染企业?”记者在中西部一些地区采访,一些县级环保局长表达困惑。

  污染企业成为环保部门的衣食父母,这着实是一种尴尬。要知道,污染企业可是环保部门着力打击、治理的对象,它们应该是环保部门的天然敌人和对立方,环保部门应该不遗余力地将污染企业铲除。但现实却是,环保部门对污染企业爱恨交加:一方面,他们要治理污染企业;另一方面,他们又希望污染企业存在,这样他们的日子才可以过得滋润。所以,最后的环保执法就变成了“养猪执法”:把污染企业当成所养之猪,然后等到猪肥了,就从猪身上揩油。即使,最终的结果是环境污染严重,但只要自己过得好,环保部门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环保部门对污染企业投怀送抱看似反常,其实正常得很。一个基本的原因是,当环保部门人员超编,而且要收支自负时,环保执法就不可能挺直腰杆。他们必须改变执法的观念:执法不是为了管理,而是为了罚款,只有罚款,那些超编之人才能有饭吃。如果,他们真的严格执法,对污染环境的企业该叫停的叫停,则很多环保系统内部的人就可能因此而吃不上饭。所以,他们习惯了放长线钓大鱼,他们宁愿污染的企业一直存在,这样他们就可以持续罚款,做到一种所谓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同时,环保部门把污染企业奉为座上宾,还与GDP崇拜有关。当一个地方的执政者,把地方经济的发展摆在首要位置,患上GDP崇拜之后,他们就会看重经济发展的数字,哪怕这数字背后有着严重的环境污染。这就是所谓的数字出官。既然是数字出官,而不是环境质量出官,一些官员对虽然污染环境但是可以带来经济发展的企业便另眼相看——他们宁愿承受污染的代价,也要借助污染企业发展经济。在这样的主导思路下,环保部门能怎么办呢?既然,地方领导认定发展是首要目的,他们不如顺水推舟,借罚款从中获得最大利益。结果,地方官员和环保部门因为污染企业实现双赢。

  从这个角度看,造成污染企业成为香饽饽的原因其实有两个:一个是执法部门的人员超编。人员超编导致了向执法对象要效益,这显然违背了执法的基本原则,必然导致执法的错位和执法的腐败。一个是对经济发展的片面强调。如果认定经济发展是第一位的,而不管这种发展是否是带血的发展,污染环境的发展,必然导致环保部门的缺位和环境执法的缺失,最终的结果也只能是环保部门形同虚设,甚至助纣为虐,为污染企业遮羞,擦屁股。这既是环保部门的悲哀,更是地方发展的悲剧。

  而这样的问题在其它部门、其它行业存不存在呢?权力部门的超编,其实是权力的一种膨胀,当人们看到权力是一种好东西时,必然想尽办法也要进入权力部门,哪怕混不到一个正式的编制。而权力热衷数字,其实是权力对民生的一种忽视,当权力眼中没有民生只有政绩时,权力可能干出任何事情。显然,这些问题不仅仅在环保部门存在:超编的可不仅仅是环保部门,几乎每一个部门都有临时工来干活,由编制之外者来充数;而权力对民生的忽视也不仅仅表现在环保问题上,那些匪夷所思的失位与越位,其实都是对权力对民生的忽视。

  所以,当污染企业成为环保部门的衣食父母时,反思不能停留在环保部门。这个尴尬其实是一种权力的毛病:权力在追求膨胀,权力在追求政绩。这是权力的通病,它不仅在环保部门存在,在其它的领域和行业也必然存在,所谓执法对象成为执法者衣食父母的闹剧一定也在其它方面上演。只有权力真的做到洁身自好,做到接受监督,做到以民为本,这样的尴尬才能最终消除。(江苏教师 乾羽)

责编:李娅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