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评论 > 正文

邓海建:红监会不过是红会的一张画皮

2013-05-27 08:32 来源:大河网-河南商报

  标榜独立、公正、客观的红会社会监督委员会能否有效地监督中国红十字会?据了解,目前的红监会成员中至少有3位委员与红会之间存在利益交换,或通过商业机构的商业合作,或通过公益平台形成捐赠与受捐的纽带。更有资料显示,红会的2000万元赈灾捐款流向红监会委员所办研究院。(详见今日《河南商报》A16版)

  时至今日,任何人、任何事,只要与中国红十字会沾边,似乎都会挑动公众敏感的神经。大腕云集的红监会,走的是“红会救赎”路线,独立、公开、透明,是它的生存逻辑,可事实并非如此。

  红监会到底有没有身染“红毒”?终于在运作一段时间后被真相大起底。譬如王永为公众所知的身份是红监会委员,而他的另一个身份,则是品牌中国产业联盟的秘书长。他以秘书长身份授予被监督人——红会常务副会长赵白鸽“2013年中国十大品牌女性”称号。又譬如2013年,红会发布《汶川地震灾区博爱家园项目终期自评调查报告》。此“自评报告”由红会委托零点公司所做,零点公司的老总竟然是红监会委员袁岳。再譬如,2008年汶川地震后,红会募集的数千万元赈灾捐款被投入“北师大壹基金公益研究院”。该公益研究院已改称“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而院长王振耀也被聘为红监会委员……掺杂着明显利益输送关系与利益交换嫌疑的身份错位,这样的红监会在逻辑上又剩下几分公信力?

  红会的所有症结,归咎到最后,其实就是两个简单的问题:一是善款哪里来,二是善款哪里去。前者对应于“逼捐索捐”等诡异现实,后者影射着开支无序的混沌历史。红监会与红会在“重查郭美美事件”上的暧昧、犹疑,本就是一出耐人寻味的“大戏”。背后纠结的不仅是敢不敢、能不能、愿不愿的老故事,更直接将红监会的前世今生“拔出萝卜带出泥”。

  这能怪红监会吗?红监会委员也是人,是人就脱不了七情六欲。生意人有生意人的算盘、经济人有经济人的主意。选人不当、程序瑕疵,这不是人的问题,而是制度的问题。这个道理并不复杂:当年的红监会匆忙上马,“吃饭”的关系厘清了吗?人员安排斟酌过了吗?章程制度经得起拷问吗……

  有一点是肯定的,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就像业内人士所言,红监会委员应避免与红会合作,哪怕是纯粹的公益性合作,因为容易有利益牵连,会对其监督带来不公正判断。如果明晃晃的经济业务与荣誉信用都不能撇清干系,红监会何以立命安身呢?看起来,红会“麻烦”不断。但这样的“麻烦”,说到底究竟又是谁的不检点? (媒体人 邓海建)

责编:李娅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