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评论 > 正文

赵志疆:大学生能不能和农民工比工资

2013-05-29 08:29 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大学生工资低于农民工”,这样的对比结果直观而且具有视觉冲击力。面对这样的尴尬,到底是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出现了问题,还是大学的人才培养机制出现了问题?

  据媒体报道,国家统计局数字显示,2012年末,外出农民工人均月收入水平为2290元,增长11.8%。而根据教育咨询机构麦可思发布的一项调查,截至去年6月25日的2012届本科毕业生中,69%的毕业生起薪不到2000元,低于农民工。

  不应忽略劳动者的培养成本

  身处“最难就业年”,不仅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备受关注,其实际薪酬状况也牵动着无数人的心。其实,“大学生工资低于农民工”之类消息早已令人见怪不怪,不仅专家表示“很正常”,不少网友更指出,动辄与农民工比工资是一种矫情和歧视。

  大学生能不能和农民工比工资?这原本不应该是一个问题。与少数明为叫苦实为炫富的个人行为不同,两家权威机构发布的数字更加客观,也更容易使人看清这两个群体的实际生存状况。

  近年来,有关大学生就业应放低姿态之类的声音不绝于耳,教育部门也曾多次发出类似的呼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社会上的每个公民都是普通劳动者,不过,不同劳动者的培养成本是明显有区别的。将大学生定位于普通劳动者并无不妥,但是培养大学生所要耗费的教育成本不能因此而被忽略。

  关于大学收费的居高不下已经毋庸赘言,今年年初发布的《社会保障绿皮书: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报告(2012)》显示,1989年至今,中国大学的学费增长了至少25倍。现在供养一个大学生需要一个城镇居民4.2年的纯收入,需要一个农民13.6年的纯收入。

  投入与回报是每个学生家长都无法回避的话题,他们节衣缩食供子女上大学,必然会对他们的未来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不管自己的子女是不是“精英”,他们其实都是一直把子女当作“精英”来培养,而高高在上的大学收费门槛无疑更加坚定了他们的这种信念。

  “精英收费”如何引导“平民心态”

  随着高校的逐年扩招,大学生的数量逐年递增,但是很难因此而说明中国的大学已经步入了“大众化时代”。纵观整个学生时代,一直是以选拔“尖子生”为主要目的。看看年复一年如火如荼的生源大战,哪一所大学不是竭尽全力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网罗更多的学科精英?随着招生规模的逐年加大,不少大学为了自身收益竞相盲目扩招,其结果是“严进宽出”变成了“宽进宽出”,随之而来的是教育质量滑坡,以及大学生综合竞争能力下降。支付了学费而学不到知识,读完了大学却找不到工作,单纯地把问责的板子打向大学生,这公平吗?

  时至今日,恐怕没有几个大学生还会天真地以“天之骄子”自居。从参与社会劳动的角度看,大学生确实与普通劳动者别无二致;但是从劳动者的培养成本上来看,大学生不应简单等同于普通的劳动者。要求大学生定位于普通劳动者没有错,但前提应该首先将大学生的培养成本降低到一个和普通劳动者大致相当的位置上。否则的话,以精英教育的收费和模式去培养一个普通劳动者,有几个人能够心态平和地接受?

  “大学生工资低于农民工”,这样的对比结果直观而且具有视觉冲击力,不是大学生主动冒犯底层劳动群体,而是现实将他们摆在了同等比较的尴尬位置上。面对这样的尴尬,到底是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出现了问题,还是大学的人才培养机制出现了问题? (评论员 赵志疆)

责编:李娅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