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评论 > 正文

年轻人,不一定要到“体制内”去

2013-07-08 07:25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11年3月1日,《南方周末》曾经刊载过一篇引起多方热议的报道,文章的题目就叫《年轻人,到“体制内”去》。南方周末的报道以国家公务员考试连续多年火爆作为引子,详细讨论了体制内所提供的稳定、高福利、有保障和安全感对于这一代年轻人选择就业的强大吸引力。而在几天前,一名叫做赵光华的体制内的基层公务员则在网络上发表了一篇辞职感言,袒露身为副镇长的自己所要面临的种种困境和压力。

  从本世纪初开始,在大学毕业生的眼里,公务员的offer开始变得非常金贵,过去世界五百强企业一家独大的格局逐渐被打破,许多强势部门的公务员岗位开始成为优秀年轻人的新宠儿。而在这背后,伴随的则是整个社会资源向政府靠拢的大背景。上世纪末开始启动的“金税工程”让政府的税收得以保证,而连续十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和房地产业的井喷式发展更是让政府的腰包变得非常鼓。由此带来就业市场格局的重新洗牌,也就不足为奇了,否则在今天,一个四川普通小镇副镇长的辞职事件,也不可能进入主流的舆论场被热议。

  当然,绝大部分人都需要承认,赵光华的心声仅仅是个案的体现,他所做出的辞职行为更不可能具有代表性。但依旧要指出的是,但凡看过赵写的辞职感言的人,恐怕都会对其所思所感表达一种同情之理解。为此,更有不少基层公务员在微博上留言,表示这样的想法几乎是标准基层“副科”公务员所持有的。

  在赵光华看来,过去几年副镇长的工作压力十足,收入却少得可怜,他经常没有双休日,却连刚出生孩子的奶粉和尿不湿钱都会告急。这一点,被当事人总结为“改变家人生活质量”的失败。很显然,每月不足4000元的收入让他无法对家庭交代。再者,赵阐述了自己管理安全生产方面的高风险,在他看来,很多时候公务员拼的是一种运气,你并不知道“灾祸”何时降到自己头顶。此外,对工作价值的怀疑,尤其对一年中4个月维稳工作的厌恶,使他对副镇长这一岗位的职业认同遭遇了空前危机。

  经过自己“理性”地计算,赵最终选择了辞职。或许很多人并不理解他的行为,至少有很多人是非常艳羡他副科级的待遇及其未来的美好前途。但殊不知,“体制”其实是一个巨大的系统,但凡怀抱改变他人或者世界的人进入,结局大多都是失望。这一系统并不会给刚进入的年轻人提供太多的个性施展空间,守规矩、懂规则成为刚入体制内人群的必修课。而更为吊诡的是,赵非常恐惧的维稳工作,最后也因为自己的辞职信惹来舆论关注,而不得不又发表了一篇“拒绝传播”的声明。

  对于今天陷入迷茫的很多年轻人来说,赵光华的际遇理当成为他们看待世界的一个新视角。毫无疑问,如潮的社会和家庭观念都会将年轻人推向公务员考试的考场上,但任何一个寄希望自己在漫漫几十年中活出自身价值的人,都应该考量一下“随波逐流”的代价。很显然,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进入“体制内”,尤其是对那些希望自身个性得到施展的人来说。今天,新一代的年轻人不乏对人生丰富性与多元性的巨大想象,或许从这一代人开始,我们可以重新喊出:年轻人,不一定到“体制内”去!

责编:刘睿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