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评论 > 正文

傅达林:公车违法不能让纳税人埋单

2013-08-26 08:08 来源:京华时报

  由于公车开销中并未明确违法者的责任,所谓花纳税人的钱不心疼,我违法你埋单,自然成为公车违法屡禁不止的关键原因。

  近日,湖南省交警部门曝光了一批在高速公路违法未处理次数超50次的车辆,张家界市国资委一台小车以137次违法位居“榜首”。而综合湖南交警部门一个月来的分批曝光情况,违法数十次甚至上百次的公车大量存在,最多的累计违法高达288次。

  视交通法规如无物,在道路上百无禁忌,公车的违法胆量令人吃惊。这种事实上的“马路特权”,损害了政府部门的形象,给交通执法带来混乱,更在社会心理层面,向公众传递出不平等与不公正。原本应带头守法的公车,为何成为违法的领头羊?很多人将其归结为特权思想在作祟。现代法治原本是以“不信任”的态度,对公权力进行防控的,期求于公车所在部门自觉奉公守法,无异于缘木求鱼。

  公车违法的张狂,首先与交通执法的“网开一面”有关。一些公车之所以敢挑战执法权威,很大程度在于处罚可以私下“摆平”。很多地方,公车违法后通过种种关系“减免”处罚,甚至成为一种通行的潜规则。处罚上的“官民不平等”,导致一些部门根本不把交通法规放在眼里。而有的交管部门,则利用处罚权与其他部门“协调关系”,这种以执法权进行单位勾兑的现象,也助长了公车违法的胆量。

  最关键的问题是,公车违法的成本,往往不用违法者自己掏腰包。包括违法处罚在内的公车开销,一般都由部门公款报销,违法行为人毫发无损。即便公车违法受到交管部门的严格处罚,最终也可能是由纳税人承担违法成本。在法律上,处罚对于违法的纠治功能,首先依赖于行责罚相一致,倘若违法行为主体与责任承担主体出现分离,违法者不用承担任何违法成本,那么再严厉的处罚也无法约束违法者。实践中,由于公车开销中并未明确违法者的责任,所谓花纳税人的钱不心疼,我违法你埋单,自然成为公车违法屡禁不止的关键原因。

  可见,治理公车违法现象,让公车真正去特权化,既要像湖南启动公车违法“零减免”那样,通过一视同仁的严格执法,遏制公车违法的冲动;更关键还在于,如何在制度上建立起不让纳税人为公车违法埋单的机制,只有将违法成本真正落实到违法者本人头上,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公车违法的张狂。

  (傅达林)

责编:刘睿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