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关于“土豪”那些事

2013-10-14 08:23 来源:新民晚报

  这个时代,汉语呈现加速增殖发展的态势。一个人半年不在中国,都不好意思说自己不是外国人。细数一下今年到现在为止的九个月里,有多少新词昙花一现,有多少旧词获得新生啊——例如“土豪”。 

  我们这些从小学着革命教材长大的接班人,一定对“土豪”这个词记忆深刻。后面还常常跟着一个词“劣绅”。两个都是贬义词,是形容坏蛋的。词义上看起来很令人讨厌,实际上当上了“土豪”的人命运相当悲惨。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人民群众最喜欢做的是“贫民”。那个时候,谁家如果是三代赤贫,甚至像周立波在长篇小说《暴风骤雨》里塑造的“赵光腚”那样一家子共穿一条裤子,那才是根红苗正的新社会主人。那时候,你要不说你自己穷得叮当响,都不好意思出门。 

  天下大势,三十年河东,一杯浊酒喜相逢。谁想到被打倒在地,又踏上一脚的“土豪”,披着灿烂的资本外衣再度出现,并且在网络上迅速蹿红呢? 

  现在跟三十年前不一样,“土豪”成了褒义词,“土豪我们做朋友吧”成了口头禅,“当土豪”成了不少人的公开理想,打着灯笼找“土豪丈母娘”成了吊丝们争相学习的秘笈,“土豪金”是苹果公司实实在在用来抢钱的秘密武器,“土豪很忙”在十月长假生动地演绎着。关于“土豪”那些事,你在网上一搜,简直是成百上千,脱屏而出。 

  文字看着是一种书写符号,词语看着是一种表达方式,但同样的文字组成的词组,在不同时代的不同词性,却展示出极其耐人寻味的变化。这些,其实值得语言学家去好好研究。 

  我读大学时最讨厌语言学上的两个词“能指”和“所指”,总是不由自主地想起手指和脚趾。那时我自以为是地想,为什么不能翻译成“符号”和“内容”呢?虽然听起来很“土豪”,但是我辈汉文化语境下的学生或许更容易明白。但语言学家翻译成这样,自然有它的道理。 

  简单地用“土豪”来解释,所谓“能指”就是“土豪”这个词本身,“所指”就是那些蹦跶得正欢的“土豪、土豪金们”。同样的“土豪”在三十年前,夹着尾巴灰溜溜做人,走路贴着墙缝,现在,他们开着超豪华跑车,举办着超豪华婚礼,赠送着超豪华礼物。人的价值,被这些礼物所取代,又令人想起另外一个经典的词:异化。 

  一旦人的价值产生“异化”,那么你作为人的价值就被抽空了,你就相当于这个物,你“物化”成了“土豪金”手机,超豪华跑车,狗链一样粗的金子,你成为了你所佩戴的物。如果这个物不存在,你的价值将随之消失,一无所存。 

  所以,有人说,那个得到丈母娘赠送价值四百万的超豪华跑车的新女婿倒地叩拜的不是丈母娘本人,而是四百万。金钱长驱直入,皆因你的人生毫不设防。 

  也所以,很让人怀疑那些“天长地久”“永永远远”之类的“能指”会不会跟“所指”完全风马牛不相及。(叶开) 

责编:刘大彬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