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爸爸去哪儿》的“娱”与“寓”

2013-11-04 15:14 来源:红网

  《爸爸去哪儿》继续让不少人津津乐道,对于其中“萌娃”所表现出来的童真童趣话题热度不减。

  其实,看《爸爸去哪儿》好不好,不能听导演说,不能听文娱新闻说,不能听网友说,而要自己边看边琢磨边思考,如果人云亦云,那么从《爸爸去哪儿》哪里获得的就仅仅只有喧哗和浮躁。

  网络上不少的网站、不少的人,对《爸爸去哪儿》的“萌娃”之“萌”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兴趣,对于明星孩子的“笑果”格外关注,而至于明星和孩子之间因为农家乐的忆苦思甜的生存体验最终获得了什么样的寓教于乐的感言,很多人不感兴趣,从这点说,《爸爸去哪儿》所体现的“轻娱乐”不是成功,而是失败,就像电影不能仅有“轻电影”一样,电视娱乐同样不能仅有“轻娱乐”。

  《爸爸去哪儿》就好比大制作的商业电影,对于票房和广告的追求可见一斑。可以说,《爸爸去哪儿》是又一次所谓电视小制作的大烧钱运动,仅仅凭借湖南卫视给《爸爸去哪儿》投巨资的拍摄经费预算,已经让那些二、三线的电视台望尘莫及,但如果将一个《爸爸去哪儿》也像商业大片那样拍摄,也太赤裸裸和急功近利了。

  广电部等文化管理部门,一直提倡电视综艺娱乐要避免明星化、讲排场和过度商业化,呼吁要将电视文化节目办成老百姓的大舞台,可是,《爸爸去哪儿》不但明星讲排场和和过度商业化,离“百姓大舞台”更是文不对题和遥遥不可及,上面有要求,底下有对策,电视节目管理如今也流行各唱各的调。

  其实,过去湖南卫视的《变形记》就很有电视综艺节目的正能量,城、乡的孩子相互交换,到城市和乡村体验一个礼拜,对于孩子情商的锻炼虽然说达不到刻骨铭心的变化,但是也能够记忆深刻,成为变好、变聪明的新起点。《爸爸去哪儿》完全可以旧瓶装新酒,也能够起到良好的忆苦思甜和自虐的教育作用。

  正如有人很清醒地一针见血的指出,如果说《爸爸去哪儿》如今火了,那也仅仅是明星和其子女的隐私火了,在人们喜欢窥探的今天,靠出卖明星的隐私很容易获得围观效应,更要命的是还有明星子女的“萌娃”隐私,如果《爸爸去哪儿》观众们看到的仅仅是隐私和童趣,那么就绝对糟践了这样一个好题材和好策划,更毁掉了这样一个好节目。

  其实,明星和子女到农村忆苦思甜,或者说一帮明星领着一帮萌娃逛农家乐,那种蜻蜓点水的自虐体验更多的是表演,要知道,这些明星子女未来的生活可能永远都没有第二次这样的体验。要通过这样的节目给平民百姓以寓教于乐的教育,很难,因为,我们离明星的物化和精神都太遥远。

  广电部门现在太需要电视台节目的正能量了,从电视晚会“节俭令”到“限娱令”再到“新限娱令”,要求一个接着一个,无非就是想看到能够体现“百姓大舞台”的电视娱乐精神,就是想看到商业味不要太浓厚的电视节目,可是《爸爸去哪儿》或许并没有体现出这种精神。

  更多的体现的是“娱”而不是“寓”——不是寓教于乐,而是靠出卖萌娃的隐私来换取几声笑声,如果未来的20多档亲子节目跳脱不出《爸爸去哪儿》的路径,那么谁能保证亲子类节目不会演变成又一波“全民歌手”呢?(魏青)

责编:刘大彬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