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莫以百姓可欺”的四重境界

2013-12-04 17:04 来源:光明日报

  据报道,11月26日,习近平同志在山东菏泽考察时给市、县委书记们念了一副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习近平说,对联以浅显的语言揭示了官民关系。无独有偶,1999年5月25日,时任总书记的江泽民在河南南阳火车站短暂停留,听取汇报时对这副对联也给予了高度评价。两任总书记如此一致的高度赞扬,可见其文化价值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这副对联出自河南南阳内乡县衙三省堂,清康熙十九年内乡知县高以永所撰。高以永为官内乡时,百姓因躲避战乱而背井离乡、庄园荒芜、经济萧条。他自感责任重大,常常宵衣旰食,夜不能寐,一日总结自己的为官心得,写下了这副楹联。此联一反平仄常规,朴实通俗,却有丰厚的内涵和深刻的寓意,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官与民、荣与辱、得与失、责任与政绩的辩证关系。仔细研读这副对联,有助于我们体会学习到达为官的四重境界:

  一是“平和淡泊”的荣辱之境。上联的第一句是“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告诫官员要正确对待当官,不能把官位看的太重,要具备能上能下、宠辱不惊的修养。更不能为了升官发财,而把时间和经历消耗在“跑官”“要官”上。

  二是“造福一方”的责任之境。上联的第二句是“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此语话锋一转,着重强调官员的作用。地方经济能不能健康发展,老百姓是否安居乐业,官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作为一方官员要强化为官之责,充分认识自身的重大责任,勤政爱民,造福一方。

  三是“民为父母”的感恩之境。下联的第一句是“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官员日常办公的用度和养家糊口的俸禄,都源于百姓的税金供养,虽然百姓称官员为“父母官”,但官员应该明白,百姓才是自己的衣食父母,要常常怀着感恩的心态为百姓办事。

  四是“身正为民”的权力之境。对联的最后一句是“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官员和百姓只是一时的身份差异,官员来自百姓,终有一天也要回归百姓。所以在位期间必须以身作则,公平公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增强群众观念,把自己与群众融为一体。

  概而论之,上联讨论了官位轻与重的辩证关系,这个位置于己为轻,于民为重;下联阐释了官与民的关系,民养官,官为民,视官民为一体才是真正和谐的官民关系。

  习近平说,封建时代官吏尚有这样的认识,今天我们共产党人应该比这个境界高得多。其实对联所诠释的为官之道非常简单:身为官员不能把个人名利看得太重,又要明确自己的重大责任,时时刻刻以黎民苍生为念。怀着感恩心态为“衣食父母”办实事、办好事,自然会被百姓和历史铭记。在全国上下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当下,深入研读这副对联,对改进工作作风、树立群众意识,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唐仁郭)

责编:刘大彬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