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下称“华杯赛”)确定暂缓举办,例如“学而思杯”等由培训机构主办的多项数学“杯赛”也被紧急叫停。除了各种比赛被叫停,培训机构为了防止其家长微信群被查,连夜改了微信群名,删掉了“数学”“牛娃”等敏感词汇。
“华杯赛”“学而思杯”被叫停,“走美杯”“希望杯”前途未卜,连夜改群名删敏感词……毫无疑问,这些举措,都可看作国家整治校外培训班违规办学的最新成绩,折射了整顿的威慑力。
但毋庸讳言,就减轻中小学生课外学习负担、家长经济负担,遏止校外“抢跑式”培训来说,叫停相关“杯赛”固然是较好的开端,但仅有这些举措还远远不够。
有需求才有供给,长期以来,之所以一些校外培训机构乐于举办各类“杯赛”,就是因为家长和学生有参赛需求。家长关注并让孩子参与比赛,是希望通过竞赛增加孩子考取优质学校的机率,尽管这并不是一条明确的升学路径。
由此可见,制造校外培训机构“抢跑式”培训和各种“杯赛”火热局面的根本,还在于优质教育的资源不均衡。在此基础上,家长们拿着孩子各类比赛的获奖证书簇拥着报名优质学校,学校又违规“掐尖”招生,以至于局面越发混乱,甚至形成一种招生惯性。
遏止各种校外机构“抢跑式”培训和相关“杯赛”的火热局面,首先需要进一步扎实做好平衡教育资源的工作,扩大校际间优秀师资、优质教学理念、高新教学工具等各种软硬件的流动性;其次要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学位的总体供给,满足中小学生上学的总体供需平衡。
当然,客观讲,这样的问题、建议和对策不是今日才有,但之所以时至今日还被屡屡提及,就说明相关工作在推进方面还是不够有力和均衡,与实际的需求存在差距。
2月28日,教育部发布消息称,截至2017年底,全国实现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的县累计占全国总数的81%。但目前各地“抢跑式”校外培训和相关“杯赛”火热的现象表明,虽然我们在义务教育普及工作上取得了巨大进展,但另一方面,我们县域间的教育均衡还存在差距,在一些已经达到义务教育教育基本均衡的县域内,其教育的均衡程度还有很大的不足和改进空间。
无疑,这需要有关方面有清醒的认识,并持之以恒地推进各项制度和执行完善。否则,病根不除,虽然今日各种“杯赛”已被叫停,保不准日后还会暗自生长发芽。(作者:余明辉)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