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制度是破解“体检浪费”的一剂良方

2018-03-22 09:49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一家单位都没谈成,却先抽了四五管血体检,不是应该先面试谈谈薪金待遇,再体检吗?”眼下进入招聘季,在一个网上求职论坛里,这条帖子引来了近百条留言。记者调查发现,先体检后面试并非个例,已经成为部分单位常用的招聘流程。人社部门表示,现行法规并未对招聘流程做出规定,有劳动就业专家表示,建议用人单位招聘标准化,以及体检结果通用,使招聘更具人性化。

  在“先体检,后面试”的招聘流程下,单次招聘要求体检并无不妥,也符合企业自治的基本原则。先体检后面试,实为一种有效的前置条件,如此可以将一些身体不符合条件的应聘人员筛查出来,减少招聘后续的成本。倘若双方已进行面试并谈妥了条件,结果应聘者体检不合格,既会带来潜在的隐患和争议,也会增加招聘的成本。

  为了防止求职者作弊,招聘单位指定体检医院属“风险防控”的应有之举,同时也是现实教训带来的应对措施,但由此也引发了诸多负面连锁反应,给应聘者带来了极大的不适。大量的重复体检造成了资源浪费,并给体检者带来极大的不便。如果一个求职者在多个单位参加应聘,每走完一个招聘流程都会进行一次体检,经费、医疗资源和身体健康都会额外增加负担,也不符合医学设定的体检周期,具有明显的不合理性。

  这种情况下,如果按照医联体或者体检结果共享的模式,一家体检,数家承认,既能减少体检流程,又能避免体检浪费,不失为人性化的制度设计。不过,受社会信用因素的限制,加上求职者造假作弊等案例警示,在规避招聘风险的利益诉求下,这种结果共享并未实现,求职者难免成为“利益受损的一方”。从这个意义上讲,求职过程中的“重复体检浪费”正是信用缺失所带来的成本,并让共享共用的人性化措施难以得到有效实施。

  法规要对招聘流程做出规定并不困难,难在如何解决信任问题,如何实现可持续性和稳定性的信用。只有建立了完备的信用制度和体系,招聘体检信息的共享共用才能得到顺利实现。否则,即使有了规范的招聘流程并对体检共享作出安排,没有信任为基础和信用为保障,一切设计和诉求都会成为“空头支票”。

  在诚信缺失、信用不足成为社会问题的当下,还存在大量难以估量的隐性损失,体检折腾仅是整体状况的浓缩与注脚,唯有建立完备而成熟的诚信体系,让失信者付出应有的代价,体检浪费的困境才能迎刃而解。

  在诚信体系平台下,不仅可以实现体检结果的共享,也可以实现失信者信息的共享,“体检作弊”者被纳入招聘黑名单,让失信者承受就业的损失,也是诚信体系发展的方向。如此一来,实现共享共用也就没有了失真风险和造假顾虑。

  从目前来看,多行业已建立了较为成熟的黑名单制度,部分失信惩戒也日益精准,比如将闯红灯、乘地铁逃票等行为纳入失信名单等,让诚信体系更具有操作性和可控性。当务之急,就是实现资源的共享和平台的共建,整合分散的资源,构建一个庞大的支撑体系。随着信用体系的不断完善与成熟,体检浪费的治理尴尬和民生烦恼才会得到根治。(作者:堂吉伟德)

责编:王庆河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