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过三代”的秘诀在哪儿

2014-04-18 17:03 来源:映象网

  “贫穷常思富贵,富贵必履危机”。“富不过三代”是一种社会现象。

  如何“富过三代”?“富过三代”的秘诀在哪儿?

  “富过三代”的秘诀在核心价值观里面,“富过三代”的秘诀在传统文化里面。中央党校的刘余莉教授就曾经道出了这个秘诀:

  范仲淹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范仲淹在年轻的时候家境非常贫寒,他自己家没有钱,就来到一所寺院读书。在冬天很冷的时候,他煮一锅的稀饭,把它冻成了冰,然后划成四个格子,每一顿饭只能吃其中两格子的稀饭,过着非常艰苦的生活。他就是凭着这样刻苦努力的精神,后来考中了科举做了官,直至做到了宰相,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是范仲淹并没有因此就过起骄奢淫逸的生活,反而拿出了钱来兴办义学、义田。

  如果我们读范仲淹的传记,可以看到范仲淹一生用自己的俸禄供养了三百多家的人口。我们想一想,用一个人的俸禄去养活三百多家的人口,可想而知他自己及家人过着怎样的清寒生活。他一生出将入相几十年,家用非常节俭,到年老的时候连丧葬费都不够。很多人听到这里,就觉得范仲淹未免太傻,太不替子孙后代着想。事实上恰恰相反,这才是为子孙后代着想的最好办法,为什么?

  因为我们读历史发现,不仅仅是他的四个儿子都做了宰相、公卿和侍郎,而且个个都道德崇高,能够继承父亲的遗志,舍财救济众人。所以我们看到他的曾孙辈也都非常发达,到了清朝的时候,范家出了七十多位做到部长级以上的官员。不仅如此,范家的后代一直承传到今天,上千年而不衰,仍然保持着这种兴办义田、义学的传统,受到世人的尊敬。

  范仲淹一生的行谊,也让我们想到了司马光所讲的一句话,“积金于遗子孙,子孙未必能守”。所以古人教导我们说,这个孩子如果能力比我们强,他会去创造一番事业,那我们留钱给他有什么意义?如果这个孩子不如我,是个纨绔子弟,是个败家子,那我们把钱留给他,他也迟早会把它败坏光,那我们留给他钱又有什么意义?所以无论是他能力比我们强,还是不如我们,我们把钱留给他,对他都是有害无益。

  “积书于遗子孙,子孙未必能读”,像我们自己学了圣贤经典,觉得这个非常好,希望我们自己的子孙后代也来学习,但是他可能不一定有你这样的兴趣,你把很多的圣贤经典留给他,他也不一定能够读。那应该怎么做?“不如积阴德于冥冥当中,以为子孙长久之计”。就像范仲淹这样,自己一生立身行道,给自己的子孙后代做个好的榜样。而他这种德行,庇荫他的子孙后代有千年之久,这才是一个智慧的选择。

  秘诀有了,何愁“富不过三代”?

  愿人人弘扬核心价值观,人人弘扬传统文化,人人“富过三代”!(金雷)

  
  

 

责编:刘大彬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